蔡素玉:對議案反饋不滿意就會持續提

時間:2013-03-04 09:28   來源:新京報

全國人大代表蔡素玉今年提交的議案中,半數和環境有關。李傑 攝

  全國人大代表蔡素玉今年提交的議案中,半數和環境有關。李傑 攝

  我提到的問題,有關部門有則改之無則加勉。我提了以後,也不是非要跟著我的意見走,如果和我觀點不同,而我可以接受的話,也是大家互動交流的結果。全國人大代表蔡素玉

  人物素描

  從2008年到今年,每次上會,全國人大代表、香港特別行政區的立法會議員蔡素玉都會帶來一堆議案。曾任香港特別行政區立法會環境事務委員會主席的她,對環境問題尤為關注,持續不斷地提出綠色農業、植被保護、水污染防治等方面的議案。今年,她帶來了近10個議案,其中至少5個和環境有關。

  新京報:從2008年到現在,你提了多少建議和議案?

  蔡素玉:我是很多産的代表,這六年我一共提了約38個建議和議案。

  我提到的問題,有關部門有則改之無則加勉。我提了以後,也不是非要跟著我的意見走,如果和我觀點不同,而我可以接受的話,也是大家互動交流的結果。但沒道理不去提,這是我們的職責。

  新京報:你提的建議和議案得到的反饋大多是怎樣的?

  蔡素玉:我感覺地方上的反應更快一些,但到了更高層面有些不同,也有可能我們的資料準備不夠充分,不太明白我們想講什麼。

  對於這些回應,一開始我們還會反饋評價“一般”,後來如果我們對反饋不滿意,那就説不滿意,然後再繼續提。這兩年,我感覺部委對我們的反應比較熱烈一點了。

  不過,即使我們滿意了,他們也去做了,但最後到底有沒有落實,怎麼去監督,還是一個問題。

  新京報:你是來自香港的代表,但議案好像和香港都沒什麼關係,而是和內地的環境問題有關?

  蔡素玉:一些地方團,可能會從地方利益來提議案,爭取地方的好處。但香港是一國兩制的,有它自己的議會。我曾是香港立法會的環境事務委員會主席,在立法會上,我也是很多産的。但在香港和在人大上提環保議案有區別。內地官員如果覺得你講得有道理,很願意聽,這也是我做人大代表的原因。

  我第一年當人大代表的時候,感覺我對環保的貢獻,比我在香港做十幾年議員對環保的貢獻還要大。

  新京報:今年兩會你提的建議和議案有哪些方面的?

  蔡素玉:去年我提了海南島樹林保護的建議,結果海南省政府反應積極。這次我就選擇了推動雲南的生態林保護。另外還有農藥控制、水污染控制等方面內容,這些我以前都提過。基本上,如果問題得到反饋了,我可以接受,就可能會換個角度來提這個問題,如果沒有得到好的反饋,我就還會講這個問題。

  新京報記者 金煜

點擊更多新聞進入新聞中心 兩岸新聞  臺灣新聞

編輯:王怡然

相關新聞

圖片

本網快訊

熱點新聞

奇聞趣事

兩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