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盟中央副主席吳國禎:兩岸關係發展的核心是國家認同

時間:2013-03-11 19:06   來源:台灣網

  台灣網3月11日北京消息 正在北京出席全國“兩會”的全國政協委員、臺盟中央副主席吳國禎在接受海峽之聲記者採訪時表示,對於兩岸民眾的國家認同十分關注,這是兩岸關係發展的核心。

  吳國禎委員1947年出生在臺灣花蓮,他的一生,因在美國參與聲勢浩大的“保衛釣魚島運動”而改變。1975年,30歲的吳國禎經歐洲隻身來到北京。三個不同地方的不同經歷,使他對國家認同有了深刻認識和理解。“因為我小時候在臺灣長大、國外留學、大陸生活工作,這個對比就感覺到差異,我比較敏感些,所以比較關注兩岸民眾的國家認同問題,這是在兩岸關係發展過程當中一個核心問題。”

  無論身在何地,吳國禎委員總是惦記著尋找“兩岸一家”的佐證。在北京,他調研過在京的涉臺文物,為有關文物的保存以及對它們在對臺工作方面的利用提出建議。這幾年,吳國禎委員連續在“兩會”中遞交提案,建議在國家博物館建立長期的臺灣史實展,將藏于清朝宮廷裏面關於記載臺灣歷史的一些皇帝的聖旨批閱等展示出來。談及此事,他認為這項工作對於撼動臺灣訪客心懷、澄清臺灣部分民眾對歷史的誤解有積極意義。“因為現在一般對民國年間或者清朝時候的關係會有些模糊、有些誤解。譬如説清朝對臺灣就不是很重視,把它割讓給日本,其實這個是有誤解的,清朝康熙、雍正、乾隆對臺灣的經營都是非常用心的。”

  作為“保釣”運動的親歷者,吳國禎委員一直在為蒐集和整理海外臺灣留學生在“保釣”運動時留下的刊物、資料和文獻而奔波操勞。經過他不懈的努力,2007年9月29日,這批珍貴的“保釣”資料“落戶”清華大學圖書館。隨著2012年,中日對釣魚島主權歸屬的爭端日趨尖銳化,清華大學圖書館的“保釣”資料成為專家學者捍衛國家領土主權的重要資料來源。如今越來越多的臺灣訪客、特別是年輕的臺灣學子來清華圖書館參觀。吳國禎委員感慨地回憶了那段記憶深刻的“保釣”經歷,他認為這段歷史對增強兩岸國家認同非常重要。 “我的一些朋友共同對保釣一呼百應收集資料,我們做了七十個當事人的口述。歷史的保存很重要,七十年代海外的臺灣留學生都已經開始做這個事情,這是臺灣歷史上重要的一頁、兩岸關係歷史上重要的一頁。”    (記者 春陽 姬宇鵬 方志敏)

編輯:田雲鵬

相關新聞

圖片

本網快訊

熱點新聞

奇聞趣事

兩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