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兩會看中國民主的進步

時間:2012-03-13 13:22   來源:新華網

  全國人大代表宋心倣用近三年時間幫助中國百萬蜂農開闢了運蜂綠色通道,每年減免3億元運蜂的費用,兌現了當選時作出的“為發展養蜂業、改善養蜂人境遇努力”的承諾。

  2008年當選之後,另一個身份是山東東營市蜜蜂研究所所長的宋心倣隨即公開了電話和通訊地址,收集了數百蜂農關於“運蜂途中需處處繳費”的意見後,跨8省調研、走訪政府部委,形成建議並在兩會上提交,2010年末,國家發改委、交通部下文將蜜蜂列入綠色通道目錄。

  宋心倣的人大代表履職之路是中國式民主的一個縮影。誕生於1954年的人民代表大會制度是中國的根本政治制度。

  與西方“多黨制”、“三權分立”的政治制度不同,中國探索實踐的民主政治道路堅持實現中國共産黨的領導、人民當家做主和依法治國的有機統一。

  正在北京參加十一屆全國人大五次會議的宋心倣説:“民主就是人民當家作主,人民代表把民眾的聲音反映上來,推動國家重要政策的出臺和實施,使人民心聲夙願得到實現。”

  近3000名全國人大代表每屆任期五年,他們活躍在基層,不斷把人民訴求匯集起來,形成國家意志。抵京後,宋心倣每天仍然能收到近百條向他反映基層情況的短信、電子郵件。

  而與人代會同期舉行的全國政協十一屆五次會議繼續發揮政協委員建言獻策、批評監督對推進民主決策的作用。

  全國政協委員、中國環境監測總站研究員溫香彩兩年前在關於“合理增加環境監測指標”的提案中,就明確提出將“PM2.5”納入國家空氣環境品質監測範圍,這一備受關注的問題在今年得以解決。這還只是她5年任期中提交的30份提案中的一份。

  “人民代表行使權力,政協委員參政議政,選舉民主與協商民主結合起來更好地實現人民當家作主。”全國政協委員、中央黨校原副校長李君如説。

  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繼續傳遞出擴大民主、保障民生的信號。國務院總理溫家寶説,“以更大決心和勇氣繼續全面推進經濟體制、政治體制等各項改革,破解發展難題。”

  政府工作報告同時提出,要加快推進政府改革,擴大社會主義民主,依法實行民主選舉、民主決策、民主管理、民主監督,保障人民的知情權、參與權、表達權和監督權。

  代表委員普遍對此表示認同。全國政協委員、中國(海南)改革發展研究院院長遲福林表示,“‘更大的決心和勇氣’表明瞭中央克服困難推進改革的鮮明態度。”

  全國人大代表、青島琴島律師事務所主任楊偉程注意到報告中“依法民主選舉、民主決策、民主管理、民主監督”的表述。他認為,這貼合轉型中的中國社會現實,具有很強的針對性。

  過去五年中,中國政府發揮中國式民主的優勢,集中力量辦大事,克服了國際金融危機的影響,在複雜多變的國際環境中,實現了經濟的平穩發展。

  楊偉程説:“中國這樣的大國,曾有幾千年封建歷史,走到今天,我們現在實行的中國式民主的優越性和生命力歷歷在目,因為其促進了國家改革開放和經濟發展,使中國成為立於世界民族之林的強國,這些事實本身就證明了中國政治制度的優勢。”

  這次兩會的民主開放氣氛也令人印象深刻。高層官員就工作未能完成預定目標公開道歉,代表委員善用批評質詢權直指政府工作“短板”,而團組討論中的辯論交鋒屢見不鮮。

  民主的一個重要實現方式是完善人民代表大會制度。這次兩會的一大亮點是確定第十二屆全國人大代表將首次實行城鄉按相同人口比例選舉。

  這標誌著農村人口在選舉及政治權利的實現上向平等原則邁出了一大步,有利於擴大人民民主和更好地體現人大代表的廣泛性和代表性。在此原則下進行的全國人大代表換屆選舉,將成為中國社會主義民主政治進程中的里程碑事件。

  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院長韓大元説,全國人大代表的廣泛性和代表性為統籌各方利益、尋求社會共識奠定了更堅實的基礎,也會使決策更為民主、科學。

  維護人民的民主權利亦需法律保障。刑事訴訟法修正案草案將“尊重和保障人權”寫入該法律總則,為中國人權進步增添新的亮點;而具體修改中,訴訟程式、調查程式、律師會見程式等均被納入“完善”範圍,強調“程式民主”,這都有利於推進實質的民主。

  遲福林認為,當前民生仍是中國政治的重點,而民意已成為決策的重要依據。中國亟需進一步理順政府、公民與社會的關係,把社會發展方式從一般的社會管理,更好地轉變到建立老百姓利益表達、利益訴求的相關制度上來。

  “公民的利益表達、利益訴求是公共需求,政府則要提供相應的公共産品,而社會因此才能和諧發展,中國式民主才能繼續成長。”他説。

  新聞中心 兩岸 社會 國際 臺灣頻道

編輯:王怡然

相關新聞

圖片

本網快訊

熱點新聞

奇聞趣事

兩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