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圍墻的院子 白天點蠟燭的房間 被鎖住的門
——楊瀾三大妙喻直指慈善困境
5日,全國政協委員楊瀾在京接受記者專訪。 特派記者 周國強 攝
提案人:楊瀾
提案名稱:《危機呼喚慈善法儘早出臺》
提案內容:近年慈善公益領域發生的一系列公共事件,引發了公眾對慈善公益組織的質疑。原因在於,我國尚沒有一部系統完整的慈善法。建議加速推動慈善法的制訂與審議:第一是對慈善公益做出定義和定位,對慈善的內涵和外延等進行清晰的法律界定。第二是對慈善公益組織的認定機構、註冊流程予以明確,建立跨部門協作機制,協調政府各部門的相應政策法規。第三,對慈善公益組織的內部管理,以及對外部利益衝突等重要環節做出嚴格要求,以提高其公信力與專業性。
5日下午,全國政協委員、陽光文化網路電視控股公司董事局主席兼行政總裁楊瀾,在北京接受了記者的獨家專訪,並就媒體關注的“慈善立法”等提案,詳細介紹了提案的來龍去脈。
社會財富的第三次分配
楊瀾説,按照經濟學家的解釋,社會分配可以分成3個層次:第一層次是以競爭為動力的分配,即根據能力大小決定收入多寡;第二層次是以公平為原則的分配,即通過社會保障、社會福利進行再分配;第三層次是以道德為動力的分配,即有錢人自願把錢分給窮人,也就是慈善事業。
因此,慈善事業,已被公認為是社會的第三次分配,它有助於拉小財富差距,促進社會平等。
“10年前,我第一次當全國政協委員,就提出過慈善立法,那時,我們國家的慈善事業不像現在發展得如此壯大。”楊瀾列出了一組數字,10年前,全國捐款總數才20多億;汶川大地震那年,全國的慈善捐贈總數達到1000億,足足擴展了50倍。目前,我國年慈善捐贈總額已經兩度超過千億元人民幣。與此同時,全國的慈善機構也迅猛擴展,非營利社會組織已超過50萬家,專業從業人員達到600多萬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