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強:由於今年是兩岸經濟合作框架協議,也就是ECFA生效以後的第一次兩會,因此,島內媒體也對本次兩會給予了高度的關注。臺灣主流平面媒體《中國時報》《工商時報》以及《旺報》等都發表文章對兩會做出了分析和預判。其中,《工商時報》在兩會前發表社論,認為今年的兩會應比以往更深入地論述兩岸經貿,最好能呈現一套有系統且具備“可操作性”的兩岸經貿合作發展規劃,使兩岸經貿合作關係因此而得以“上一個新臺階”。
主持人:能不能給我們介紹一下社論的具體內容?
張強:社論説,一年來,兩岸ECFA已順利簽署,雙方産業合作也已有了起頭,但整體的經貿合作框架仍在塑型之中,臺灣媒體期盼今年的兩會,能在《政府工作報告》和《十二五規劃綱要》中對兩岸經貿合作,提出更完整具體的方案。若能達到預期效果,則他們認為本次兩會,將為今年乃至今後5年兩岸經貿合作的大步發展“踢出臨門一腳”。由此可見,臺灣媒體對於本次兩會的成果也是寄予厚望。此外,臺灣的各大網站在兩會前也都紛紛轉載了大陸網友最關心的兩會十大議題,尤其對物價、民生等議題表現出高度的關注。
主持人:兩岸一家親,經濟一盤棋。希望這種越來越緊密的經濟聯繫,給兩岸帶來更多的發展和就業機會,也給兩岸挖掘更多的增長潛力,開拓更大的發展空間。
顯然,圍繞著經濟發展這個主題,借著兩會即將召開的契機,中國話題再次成為全球熱點。我們已經聽出來,關注背後,更多是提醒,提醒我們要注意防範經濟快速發展背後的隱患。中國經濟,很需要這些理性的聲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