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號:

中國“十一五”經濟總量超德日 綜合國力大提升

時間:2011-03-01 14:44   來源:中新社

  

  資料圖。 中新社發 劉懷君 攝

  過去五年,中國經濟還好嗎?國家統計局1日用翔實的數據和分析回答世人之問:國民經濟保持平穩較快增長,綜合國力大幅提升,在這期間經濟總量超越德國、日本,居世界位次穩步提升。

  國家統計局今天以“新發展,新跨越,新篇章”開篇,描述中國“十一五”經濟社會發展成就。

  經濟平穩較快增長有目共睹。2006至2010年,中國國內生産總值年均實際增長11.2%,不僅遠高於同期世界經濟年均增速,而且比“十五”時期年平均增速快1.4個百分點,是改革開放以來最快的時期之一。

  經濟總量不斷邁上新臺階。2010年,中國國內生産總值達到397983億元,扣除價格因素,比2005年增長69.9%;按平均匯率折算達到58791億美元,超過日本,成為僅次於美國的世界第二大經濟體。

  每人平均國內生産總值快速增加,初步預計,2010年中國每人平均國內生産總值達到29748元,扣除價格因素,比2005年增長65.7%,年均實際增長10.6%,比“十五”時期年平均增速快1.5個百分點。與此同時,城鄉居民收入快速增長。

  國家財政實力明顯增強,2010年中國財政收入超過8萬億,達到83080億元,比2005年增長1.6倍,年均增長21.3%;2010年末,中國外匯儲備已達到28473億美元,比2005年增長2.5倍,自2006年超過日本,連續五年穩居世界第一位。

  此外,對外經濟與對外貿易水準提升,開放型經濟邁上新臺階。進出口貿易總額近年來一直位居世界前列,其中貨物出口額在2009年超過德國躍居世界第一位;貨物進口額僅次於美國,居世界第二位;連續18年是發展中國家中吸引外資最多的國家。

  “神舟七號”載人航太飛行圓滿成功,嫦娥一號、嫦娥二號衛星成功發射,首臺千萬億次超級電腦系統、第一台深海載人潛水器等重大科技工程成果豐碩,均為中國科技進步的寫照。

  所有這些,都為中國經濟社會長遠可持續發展奠定了良好基礎。但國家統計局也提醒,中國經濟社會發展中仍存在發展內生動力不足、投資消費出口比例失調、低成本優勢正在減弱、、社會公平問題日益突出,收入分配差距拉大等矛盾和問題。因此,要主動適應環境變化,有效化解各種矛盾,方能達致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目標。

編輯:許莉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