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訊:萊比錫傳出理性的聲音

時間:2008-05-10 13:25   來源:新華網

  新華網柏林5月8日電 通訊:萊比錫傳出理性的聲音

  新華社記者班瑋

  拉薩事件發生以來,德國媒體上每天幾乎千篇一律的負面報道和主觀評論,讓記者感覺像獨行沙漠一樣氣悶。然而,近日在德國東部城市萊比錫舉行的一場西藏話題的民間討論會,卻發出了一連串理性的聲音。

  討論會6日晚在萊比錫成人業餘大學舉行。主辦方是這所有80多年曆史的大學和萊比錫德中交流合作中心。討論會開始之前半個小時,會場就入座了近百名聽眾,大多是當地民眾。

  德國漢學家和民族學家南因果博士是當晚的主講人。這位起了一個漢語名字的德國人對西藏曆史有深入的研究,曾于2002年深入藏北作過實地考察。按主辦方安排,他當晚只能演講半個小時,其餘一個半小時要和聽眾互動討論。他果然對涉藏問題如數家珍,演講中以大量可以考證的事實回答了德國人關心的幾大問題。聽眾對南因果博士在回答問題時補述的西藏曆史也表現出很大興趣。

  關於“西藏獨立”的要求是否合情合理的問題,南因果從松讚幹布迎娶中國唐朝文成公主説起,到元朝對西藏行使有效管理,再到清朝皇帝設駐藏大臣,説明西藏與中國聯繫密切。新中國成立後和平解放西藏也是順應歷史的自然結果。

  當聽眾問前段時間發生的拉薩暴力事件和奧運聖火傳遞期間的反華示威是否是有組織的時,南因果作了肯定的回答。他説,“藏青會”等流亡藏人組織今年1月在網站上發佈的一段題為“西藏人民起義運動”的視頻就可以證明示威活動並非偶然。他強調,政治是要以現實為基礎的,想以暴力手段實現“獨立”是達不到目的的。

  提到中國人對西方一些媒體報道感到氣憤的問題,南因果説,因為他們看到西方一些報道完全不符合實際情況,而且他們還看到一些西方國家對中國人權狀況的指責與對一些人權狀況糟得多的國家的報道相比,完全是使用雙重標準。這類偏頗的指責激起了眾多想虛心學習外國經驗的海外華人精英的抗議。“這種失望可能10年都難以補救!”

  當一名德國女學生問,西藏是否存在“種族滅絕”時,南因果説,西藏的情況根本不存在“種族滅絕”。中國政府對藏人實行了比漢人優待得多的計劃生育政策,藏族人口增長率也比漢人高出很多。所謂“文化滅絕”也不存在。相反,藏文化在中國得到了繁榮和發展。舉例而言,中國出版的藏文書籍讓外國藏學家目不暇接。此外,藏人也可以自由從事宗教活動。他指出,現在西藏日常生活出現的很多變化是現代化的結果,而不是“漢化”。

  參與組織討論會的萊比錫德中交流合作中心第二主席朱迸音博士説,有關中國的事情在德國常常得不到客觀報道。雖然同德國情況一樣,中國也有抱怨的聲音,但中國人同時對自己國家的發展感到非常自豪。就像一位德國經濟界領袖曾經説過的,中國政府在過去幾十年中成功地使2億多人脫貧,是最大地改善了人權。

  一名去過中國的德國聽眾發言説,他並沒有感到中國對因特網的管制有多強,他在中國時上網找想要的資訊都能找到。

  萊比錫市前市長、萊比錫德中交流合作中心主席欣裏希萊曼-格魯貝在討論會結束時説:“我對今晚討論氣氛如此平靜感到吃驚。我一直奇怪為什麼前一段時間這裡的媒體會那麼詆毀中國。這個問題我至今沒有找到答案。”

  萊比錫成人業餘大學校長羅爾夫施普林克説,討論會豐富了大家對西藏和中國的認識,是向消除媒體製造的偏見邁出了第一步。他説:“人們出於不同的文化和社會背景,往往都認為自己是對的。實際上人們應該通過相處和接觸才能達到更深更全面的認識。”

  這場討論會讓記者感受到,德國一些媒體拋出“妖魔化”中國的報道並不意味著德國民眾都會信以為真。實際上不少德國人渴望深入了解中國,包括中國西藏。德國一些了解中國的學者專家已經對媒體在中國問題上的“歇斯底里”深感擔憂,並開始用自己的學識去努力糾偏扶正。南因果告訴記者,他本人未來幾週將在德國各地參加多場有關西藏話題的討論會。還有一些德國專家和前政要也已經或計劃在研討會等活動中就涉華問題向德國民眾做客觀解讀。畢竟無謂地樹敵對誰都無益,這個世界還是需要建立在理性基礎上的和諧和共贏。

編輯:陽艷萍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