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文學報》特約記者:西藏是“人類生活的典範”

時間:2008-05-09 10:49   來源:新華網

   新華網消息:俄羅斯《文學報》週報4月30日一期刊發該報駐京特約記者、作家斯韋特蘭娜謝利瓦諾娃撰寫的一篇文章。文章題為《心中的日月》,要點如下:

   5月8日,《拉薩晚報》發行10000份號外,慶祝北京奧運聖火珠峰傳遞登山隊成功登頂珠峰。 新華社記者覺果攝

  奧運會前的緊張程度似乎已經到了白熱化階段。呼籲抵制奧運會的所謂"西藏自由"鬥士的歇斯底里,歐洲國家首都廣場上瘋狂而驚惶的人群,妄圖熄滅火炬的種種醜行……這一切都令旁觀者感到痛心和羞愧。

  不過,這種情況早在7年前就可以預料到了。在莫斯科舉行的國際奧會第112次全會上,北京贏得了2008年夏季奧運會的主辦權。在隨後的這段時間裏,針對中國的挑釁行為就從未間斷過,似乎中國"不配得到"這種崇高的榮譽。在奧運會前夕,批評聲浪達到了頂點。

  那些讓人聽膩了的、空口無憑的指責委實顯得不夠用了,必須改變戰略,尋找"吸引眼球的證據"。它們適時地出現了:中國西藏自治區的首府拉薩爆發了騷亂。

  5月8日,布達拉宮廣場開放音樂噴泉,慶祝北京奧運聖火珠峰傳遞成功。 新華社記者普布扎西攝

  狂歡節開始啦!"自由世界"起身保衛"被奴役的世界"!"西藏自由"!--警報在全世界的空中拉響。西方媒體叫囂著:藏族人民遭受了駭人聽聞的歧視。像我這樣天真的人,假如當時不是在事件的"震中"、沒有身處"受到歧視的"藏族人民當中,也很可能加入到這些人道主義的呼籲當中隨聲附和,有誰會反對自由呢?

  當時我正跟著中國國內一個大型旅行團在西藏旅遊,欣賞當地令人驚奇的美景,在藏族導遊的指揮下學唱歡快的藏族民謠,與好客的居民共同進餐。新建的高速公路、堅固的磚房、山坡上的綠色梯田、藏族人的艷麗服裝都讓我讚嘆不已。當地人的和諧生活與自然美景渾然一體,浸潤著獨特的精神風範--民族特性得以全面保留,尊重傳統和祖先的習俗仍在延續(到處都有飄揚著經幡的佛塔,即便是在最荒僻的地區、高山深谷和河湖沿岸也不例外),這簡直是人類生活的典範。我們進藏時經過一個叫香格里拉的地方,這個名字在藏語中的意思就是"心中的日月",真是名副其實。

  但就在這一祥和之隅,我聽到了拉薩事件的消息。侄子從莫斯科打電話給我,焦急地問我是否一切安好。

  後來,事件過程開始清楚了。當地居民沒有對打砸搶燒行動表示任何支援,反而完全站在堅決平息騷亂的政府一邊。西藏人對局勢的看法異口同聲:這是挑撥離間!作為一個在那些緊張日子裏身處西藏的人,我能為此作證。

  挑撥失敗了,但我相信,這不會澆熄支援"抵制"北京奧運會的人的熱情。本屆奧運會有希望成為21世紀頭十年的世界大事,為那些希望了解這一神秘國度、同時又不想聽那些廉價的宣傳和令人生厭的意識形態陳詞濫調的人們敞開了中國的大門。而這正是令"國際幕後勢力"擔心之處,他們在全世界廣布天羅地網,但卻怎麼也不能將中國收為囊中獵物。 (編輯:阿彭)

編輯:楊雲濤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