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亥百年與兩岸關係:追隨孫中山的臺灣人

時間:2011-08-23 11:22   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

  100年前,辛亥革命爆發,“民族之統一”是孫中山先生的奮鬥目標之一;100年後,兩岸同胞隆重緬懷和頌揚孫中山及其革命思想。本文摭拾了臺灣人民追隨孫中山及其思想的一些往事,使我們于回顧歷史時對現實有更深刻的認識。

  追隨孫中山革命

  林祖密是臺灣著名愛國志士。1915年林祖密加入中華革命黨(中國國民黨前身),後被孫中山委任為大元帥府參軍、閩南軍司令、粵軍第二預備隊司令等職,1925年被反動軍閥殺害。

  臺灣抗日將領李友邦,1924年入黃埔軍校第2期,畢業後參加孫中山領導的北伐戰爭。辛亥革命不僅激勵臺灣同胞反對日本殖民統治,參加光復臺灣的革命運動,還吸引無數臺籍愛國志士投身祖國的革命事業。他們認為“欲致力於臺灣革命運動,非先致力於中國革命成功。”

  追尋中山思想

  臺灣被日本侵佔後,日本殖民當局為鞏固其統治地位,破壞臺灣和大陸民眾的團結,慫恿臺灣的地痞流氓到大陸沿海走私販私,經營賭場、煙館等,影響了臺灣人的名聲。許多善良的臺灣人到大陸行醫、教書或經營企業,因擔心被排斥而不得不假稱自己是福建人或閩南人。

  在上海參加反帝愛國運動的臺籍人士謝雪紅(後為臺盟中央首任主席)、林木順、陳其昌等認為,不能中日本的離間計,應公開承認自己是臺灣人,“讓大陸同胞知道臺灣人是愛祖國的,大多數臺灣人是善良的。”在孫中山逝世公祭儀式上,謝雪紅第一次以“臺灣青年一團”名義敬獻輓聯。大陸和臺灣同胞對孫中山都懷有深厚感情,謝雪紅以悼念孫中山的方式,消弭大陸與臺灣的隔閡,增進大陸對臺灣同胞的認同。兩個月後,五卅運動爆發,謝雪紅、林木順等人又提出“收復臺灣”的口號,贏得大陸人民的熱烈響應。

  中國政協一屆會議臺盟代表李偉光,曾于1920年11月隨臺灣醫學專科學校觀光團來到廣州。在黃花崗烈士墓前,孫中山的革命思想和廣州濃厚的革命氛圍對李偉光觸動很大。回臺後,他十分關注臺灣抗日運動,領導了轟動臺灣的反日農民暴動——二林蔗農事件。

  “228”親歷者的講述

  臺盟盟員周青是臺灣“228”事件親歷者。時任新聞記者的周青回憶,1947年2月28日,臺北市民圍攻煙草專賣局,專賣局挂著兩張大照片,一張是孫中山,另一張是蔣介石,憤怒的市民撕碎蔣介石照片,而孫中山的像則毫發無損。周青在現場捕捉到這個細節,他認為,這反映了人們對孫中山的特殊感情,對其思想的追崇。

  陳水扁在任時,曾將孫中山銅像移除,臺灣民眾一片譁然。“臺獨”排斥孫中山的行為遭到臺灣各界強烈反對。

  探尋辛亥革命的意義,為我們提供一個機會,讓我們尊重歷史,認識現實,展望未來。當今,海峽兩岸文化和經貿交流成績顯著,兩岸關係日趨穩定,兩岸同胞日漸了解,為實現中山先生的理想奠定了良好的基礎。為振興中華,“同志仍需努力”!(作者 徐康 係重慶紅岩革命歷史博物館館員、中國民主黨派歷史陳列館〈臺盟部分〉編輯)

編輯:郭瑩瑩

相關新聞

圖片

本網快訊

熱點新聞

奇聞趣事

兩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