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辛亥革命武昌起義紀念館

時間:2011-10-08 10:24   來源:台灣網綜合

   辛亥革命武昌起義紀念館:孫中山先生銅像。(台灣網 李丹 攝)

鄂軍都督府舊址復原陳列。(台灣網 李丹 攝)

  辛亥革命武昌起義紀念館位於武漢市武昌區閱馬場,因主體建築為紅磚砌墻、紅瓦覆頂的紅色兩層樓房,故又稱“紅樓”,辛亥革命武昌起義紀念館是1981年,紀念辛亥革命70週年時,在武昌起義軍政府舊址(即清末湖北諮議局的舊址,武昌起義勝利後,革命黨人在此建立了中華民國軍政府鄂軍都督府,即湖北軍政府)建立了紀念館,是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著名的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辛亥革命武昌起義軍政府舊址,大樓主體建築為磚木結構兩層紅色樓房。1961年,被國務院列為全國文物重點保護單位。1981年,為紀念辛亥革命七十週年,辟為辛亥革命武昌起義紀念館。

  紅樓位於武昌閱馬場北部,佔地28畝,房屋11棟,建築面積6000多平方米。大樓主體建築為紅色樓房,高二層,面闊73米,進深42米,磚木結構,坐北朝南,上層頂端正中有教堂式望樓,呈西歐古典建築風格,氣派非凡。大樓後方也是一座二層樓房。兩側各有一排紅色平房。正前方出口處裝有鐵柵大門,大門兩側為門房,由上半部裝有鐵柵的紅色矮墻自門房兩側平伸,與左右平房連接,圍成方形院落,院門外正前方有孫中山銅像,儀錶莊嚴安詳。

  這裡原為清湖北省咨議局大樓,起義軍佔領武昌後,1911年10月11日,部分革命黨人和起義官兵聚集這裡,在當時原定軍政府主要領導人劉公、蔣翊武、孫武、劉復基等或受傷、或犧牲、或逃亡的情形下,商議如何建立革命政權。經過議決,強使原清府新軍第21混成協協統黎元洪為鄂軍都督。並宣佈廢除大清國號和年號,改稱中國為中華民國,採用黃帝紀元,發佈了《宣佈滿清罪狀檄》、《致滿清政府電》、《佈告海內人士電》等文件,並通電全國響應。同時,電邀黃興、宋教仁等來鄂,並請轉電孫中山從速回國,主持大計。之後又發佈了第一部具有共和憲法的雛形——《鄂州約法》,召開了第一個具有民主性質的臨時議會。辛亥革命武昌起義後,革命黨人在此設立湖北軍政府,後改為鄂軍都督府。辛亥革命武昌起義軍政府,在南京臨時政府成立前近三個月內,曾一度代行中央政府的職權,革命黨人在此組織和領導了抵禦滿清政府武裝反撲的陽夏之戰。頒布了具有歷史意義的《鄂州約法》,促進了全國革命形勢的高漲,促成了最終推翻封建統治。 

編輯:李丹

相關新聞

圖片

本網快訊

熱點新聞

奇聞趣事

兩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