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視]《辛亥革命》央視首播

時間:2011-09-28 13:23   來源:新浪娛樂

  中國的資產階級、小資產階級知識分子群體盡管先天不足,自身存在弱點,但仍充當了先鋒隊的角色。孫中山是他們中的傑出代表。

  黃興、宋教仁、陳天華在領導湖南長沙起義失敗後東渡日本。孫中山在美國檀香山建立第一個‘振興中華、維護國體’的革命組織——興中會!

  鄒容旗幟鮮明地宣傳革命、宣傳資產階級民主共和國思想的《革命軍》、章太炎在《蘇報》發表的《讀革命軍》及《駁康有為論革命書》等反清檄文,擊中清朝要害,清廷勾結上海工部局,查封《蘇報》,章太炎被捕入獄,鄒容在獄中被毒害犧牲。

  1905年8月20日,孫中山在日本聯合華興會、光復會等革命團體成立中國同盟會,提出“驅除韃虜,恢復中華,創立民國,平均地權”政治綱領。同盟會成為中國資產階級民主革命的旗手。

  袁世凱為搞垮同盟會與日本當局勾結,將孫中山逐出日本,頒布針對中國留學生的“取締規則”,造成留學生分裂。陳天華為喚醒民眾,毅然投海,以生命發出警示。

  孫中山到南洋,先後成立越南、新加波同盟會分會。梁啟超等保皇黨發難反對共和,孫中山回東京投入關乎祖國命運的大論戰。在《民報》周年大會上,孫中山批判君主專制,提出:革命的終極目的是推翻帝制,創建中華民國。

  秋瑾、徐錫麟在皖、浙發動起義,徐錫麟乘巡警學堂畢業典禮之機,槍殺安徽巡撫恩銘,率學生攻佔槍械庫,與趕來鎮壓的清軍激戰。起義失敗後,徐錫麟、秋瑾壯烈犧牲。

  革命黨內部發生誤會、分歧。章太炎等人對孫中山不滿,甚至要求孫中山卸任總理之職。孫中山親自給章太炎寫信,並派黃興去東京。

  1907年12月,孫中山、黃興在安南發起鎮南關起義,迅速佔領鎮北、鎮中、鎮南炮臺。孫中山、黃興趕到鎮北炮臺,孫中山親自打炮與清兵激戰。在清軍圍攻下,起義失敗。孫中山到新加坡募捐。黃興等指揮粵、桂、滇三省起義,取得馬篤山大捷,黃興威名傳遍南疆。

  光緒皇帝和慈禧太後先後駕崩。隆裕太後擔心握有軍權的袁世凱起兵反叛朝廷,決定殺掉袁世凱。因懼怕北洋六鎮新軍及外國幹預。只得將袁世凱開缺回籍。

  河口起義、安慶新軍起義失敗後,一些革命黨人思想陷入迷茫,汪精衛組織暗殺團,制造炸彈,到北京暗殺攝政王。

  孫中山為準備廣州起義,在香港成立統籌部,並親自到南洋、美洲募捐,得到廣大華僑和國際友人支持。在檳榔嶼孫中山發表募捐演講,華僑感動得熱淚盈眶,紛紛向捐款箱投錢;孫中山到溫哥華,洪門會員先捐出一萬元,又把致公堂大樓抵押三萬元。

  1911年廣州發起“三二九”起義。近百人的“選鋒”分四路向總督署進發,並使用自制炸彈與清兵激戰。攻佔總督府後,總督逃到水師提督官邸。由于坐探告密,廣州水師早有準備,“選鋒”敢死隊在與清兵交戰中,相繼倒在血泊中。被俘的革命黨人被槍殺。七十二位烈士安葬黃花崗。

  武昌首義。清政府強行實施“鐵路國有”,湘、鄂、川、粵等省掀起轟轟烈烈的保路風潮,推翻帝制的革命之火在長江中下遊燃起。1911年7月中國同盟會中部總會在上海成立,為辛亥革命爆發奠定基礎。9月湖北武昌的文學社、共進會聯合,公推蔣翊武為起義軍事總指揮。10月9日,因配制炸藥不慎爆炸,起義領導機關被清軍破獲,重要負責人劉復基等3人被捕犧牲。10日晚,武昌新軍中的革命黨人決定立即起義,打死企圖阻止起義的軍官,打響了武昌起義的槍聲,隨即佔領楚望臺軍械庫。工程八營、步隊二十九標、三十標、四十標、測繪學堂等起義官兵在連長吳兆麟、排長蔡濟民、班長熊秉坤領導下,經一夜激戰。11日,佔領武昌城,兩天內佔領武漢三鎮,成立中華民國湖北軍政府,推出黎元洪當湖北大都督。

  1911年10月10日武昌新軍起義成為辛亥革命勝利的起點。武昌首義成功,鼓舞全國各地紛紛起義響應。10月22日,湖南、陜西獨立,隨即江西、山西、雲南宣布獨立。稍後,貴州、廣西、廣東、四川獨立。12月2日光復南京。

  孫中山是公認的革命黨領袖。他雖未直接參加武昌起義,但起義者仍用他的名義號召民眾。 1912年1月1日,中華民國臨時政府在南京成立。孫中山當選為第一任臨時大總統。3月頒布《中華民國臨時約法》。

  清政府為鎮壓起義再次請袁世凱出山。袁世凱一面鎮壓起義,一面利用起義向清政府要權。到1912年2月,清廷宣布退位,統治中國二百六十多年的清王朝結束。南方參議院改舉袁世凱為臨時大總統,辛亥革命成果落到袁世凱手中。

  袁世凱為獨掌政權殺害宋教仁。孫中山發表討袁通電,發動二次革命,失敗後孫中山、黃興等逃往日本,繼續為打倒獨裁成立中華革命黨。袁世凱復辟稱帝,蔡鍔回昆明建立護國軍發起討袁,雲南、四川、貴州、廣西相繼宣布獨立討袁,袁世凱被迫取消帝制。孫中山感慨地說:世界潮流,浩浩蕩蕩,順之者昌,逆之者亡!

編輯:李丹

相關新聞

圖片

本網快訊

熱點新聞

奇聞趣事

兩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