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國民黨黨史館主任邵銘煌眼中的孫中山

時間:2011-09-30 14:19   來源:新華網

  新華網臺北9月30日電 浪漫思想超前人性化——中國國民黨黨史館主任邵銘煌眼中的孫中山

  記者 李凱 李寒芳

  “我們館藏有上百萬史料文物,有一件絕對是獨一無二的——孫中山先生的一顆牙齒。”中國國民黨黨史館(以下簡稱“黨史館”)主任邵銘煌近日接受新華社記者專訪,在提到黨史館所藏文物之豐富時,他幽默地説,“那顆牙可是我們國民黨的舍利子啊”。説到高興處,他爽朗地大笑起來。

  中國國民黨黨史館成立於1930年。據邵銘煌介紹,1949年來臺時帶來的文物史料都是“精品”,尤其辛亥革命的史料相當系統、詳細、完備,可直溯1894年興中會成立。“其中,包含了孫中山大量的書札、講稿、文章、文物等,裏面透露出許多鮮為人知的細節。”

  沉浸黨史資料30多年的邵銘煌對孫中山的研究自然頗有獨到之處。他向記者描繪了他眼中的孫中山:“一個浪漫主義革命家”;“他思想超前,充滿夢想,同時勇於將理想、夢想付諸實踐”。他還説,要還原真實的孫中山,“讓人們看到一個人性化的革命家”。

  “孫大炮”不是空想家

  説起孫中山,邵銘煌滔滔不絕。孫中山當時有一個雅號叫“孫大炮”。最早由他的革命同志叫出來,有些“挖苦”的意思,指孫中山一些想法天馬行空,似乎不切實際。“然而,後來的事實證明,孫先生的思想不是空話,而是富於遠見並能實現的。”

  邵銘煌以館藏文史檔案中有關孫中山造飛機的故事為例説明孫中山的遠見。1903年,美國萊特兄弟發明瞭飛機,孫中山在1910年已開始夢想製造飛機用於軍事和國家建設。

  “‘黨史館’保存了許多孫中山與同志、朋友的書信、函電,懇切請他們幫助實現製造飛機的夢想。當時飛機還多用於表演、展覽用,還沒有大規模投入到實際運用。孫中山的想法當時被認為是異想天開。”邵銘煌説,在1910年革命黨最艱難時期,孫中山還不忘在華僑當中募款造飛機,因為他覺得這對革命、對救國具有重要意義。

  有志者事竟成。經過不懈堅持,1923年,中國人設計製造的第一架用於軍事目的的飛機“樂士文”(宋慶齡英文名譯音)號誕生了。“從孫中山提出造飛機到實現,不過10年多一點時間,被認為不可能的夢想最終實現了。這説明孫先生不是空想家。”

  “黨史館”裏存有一份1919年英文版的《實業計劃》(孫中山于1917年至1920年期間所著的三本書——《孫文學説》、《實業計劃》、《民權初步》合稱《建國方略》)。《實業計劃》用英文寫成,原名《國際共同發展中國實業計劃書》。孫中山鋻於中國的貧窮落後,缺乏進行大規模經濟建設所需要的資本、技術等,認為要加快建設進度,使中國的經濟發展在不很長的時間內趕上發達的資本主義國家,就要實行“開放主義”;“無資本,即借外國資本”;“無人才,即用外國人才”;“方法不好,即用外國方法”。孫中山把這種意圖概括為:“欲使外國之資本主義,以造成中國之社會主義”。

  邵銘煌説,在近100年前,孫中山就提出了宏大建設計劃,提出引進外資、引進外國技術人才,發展中國經濟。限于歷史條件,這些在百年前無法實現。而今,無論是臺灣還是大陸,都在發展階段引進外資實現經濟快速發展。“可以説,孫中山的遠見卓識,對新事物的敏銳觀察,非一般人可比。”

  “孫中山説自己‘志窺遠大,性墓新奇’,我認為他是視野開闊,思想超前,對新事物非常有興趣,性格甚至可以説有些‘頑皮’。”邵銘煌評説。

編輯:普燕

相關新聞

圖片

本網快訊

熱點新聞

奇聞趣事

兩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