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尋訪:一個村莊的一百年辛亥記憶

時間:2011-10-08 15:06   來源:新華網

  新華網武漢10月6日電(記者皮曙初、吳植)當記者來到位於武漢市黃陂區東北部的蔡官田村時,這裡的村民正在忙著修繕蔡濟民故居,準備在辛亥革命一百週年到來的日子,將其改建成“首義元勳蔡濟民陳列館”。“給蔡濟民修故居,村民們都願意,大家搶著參加,我今年63歲了,也去做了6天的工。”曾擔任過村黨支部書記的周娥榮説。

  蔡官田村是蔡濟民的故里。近一百年來,關於辛亥革命的故事在這個村子裏口口相授,代代相傳,甚至融入了當地的民俗。

  在蔡濟民故居廳堂的正面墻上,挂著一面展開的“九角十八星旗”,殷紅的旗面,黑色九輪角,鑲嵌著十八顆黃色圓星,旗面已顯得暗舊,顏色也不再鮮亮,然而在屋頂亮窗斜射進來的陽光照射之下,依然可以感受一股肅穆莊重的“鐵血”震撼。

  在村民們眼裏,“鐵血十八星旗”不僅僅是蔡官田村光榮歷史的見證,也是將近一個世紀以來古老村莊的精神激勵所在。每年正月十五元宵節,村裏的男女老幼都要齊聚一起,舉行盛大的祭旗儀式,之後是浩浩蕩蕩的龍燈巡遊,十八星旗在隊伍最前面獵獵飄揚。

  蔡官田村現任黨支部書記蔡鋒告訴記者,這個如今有千余人的小村莊,在辛亥革命中走出十多位志士英烈,其中包括首義元勳蔡濟民、辛亥報人蔡良村、護法戰爭軍需處主任蔡極忱等人。

  尤其是蔡濟民,武昌起義成功後,主持軍政府決策機構謀略處,掌管軍政大事,被稱為首義“大總管”。

  陽夏戰爭中,蔡濟民伴隨總司令黃興左右,每戰必親往督陣,黃興稱之為“鄂中軍人之巨擘”。

  “今天我們蔡官田人都以這些革命英烈為驕傲。為了讓後人記住革命先輩,這面旗子在我們村一直妥善保存,祭旗儀式也綿延了幾十年。”蔡鋒説。

  今年90歲的蔡正松老人仍住在有100多年曆史的祖屋裏,談起這面旗幟的來歷,老人興致勃勃:“袁世凱就任臨時大總統後,蔡濟民覺得形勢不對,曉得他要當皇帝,就把湖北都督府門前的一對九角十八星旗取下來,帶回家鄉。”

  老人説,按輩分蔡濟民是自己的族兄,但是自己出生時,蔡濟民已經犧牲,只記得從很小的時候開始,祭旗的儀式每年就在村子裏舉行,關於蔡濟民跟孫中山鬧革命的故事也在村裏口口相傳。

  以為辛亥人物立傳著稱的黃陂作家裴高才對蔡官田村九角十八星旗的來源進行了考證。他説,1912年5月,蔡濟民托自己的族兄將兩面象徵著首義鐵血精神的九角十八星旗送回鄉下,並由其宗親妥為保存。

  1917年8月,孫中山在廣州發動護法戰爭,蔡濟民被任命為鄂軍總司令,其後受黨人牟鴻勳、蘇成章之邀,赴利川任鄂西靖國軍總司令,他特意讓同鄉蔡極忱將家鄉珍藏的鐵血十八星旗帶一面至利川,以號召反對北洋軍閥的護法戰爭。

  1919年1月28日,蔡濟民在利川被川軍殺害,年僅33歲。裴高才説,當時蔡官田村跟隨蔡濟民同去鄂西的還有10人,除一人回家報喪,其餘9人一同遇難。

  蔡濟民遇害後,胞弟蔡化民趕到利川為其收屍入殮,靈柩覆蓋著那面九角十八星旗運回武漢。這面旗幟後來被其親屬帶回家鄉,並代代相傳。自此,兩面九角十八星旗便成為蔡官田村村民的精神寄託。

  蔡正松老人告訴記者,現在留在村裏的兩面九角十八星旗已不是原來的兩面,原來的旗子于1975年轉交湖北省博物館珍藏,省博物館按照同樣規格複製了兩面送給蔡官田村。

  距離武漢市區不到50公里的蔡官田村,仍然保持著一百多年前的鄉村風貌,村裏上百年的舊式民居隨處可見,包括蔡濟民的故居都保存完好。村子的北角,一棵500年的松柏依然枝繁葉茂。

  幾年前,村民們在村口立下了“辛亥革命村”字樣的石碑和牌坊。今年,為迎接辛亥革命一百週年,蔡家榨街道辦事處和蔡官田村對村裏的環境進行了整治和修繕,他們希望通過努力,使這裡獨特的明清古建築能夠得到妥善保護,獨有的“辛亥革命歷史文化”能夠得到進一步弘揚。

編輯:普燕

相關新聞

圖片

本網快訊

熱點新聞

奇聞趣事

兩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