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對慈禧的評價是錯誤的
浩宇:在辛亥革命前,清王朝也進行了一些變革,例如最早的洋務運動。我們該怎麼看待洋務運動?
周有光:洋務運動是進步的。解放後反對洋務運動是錯誤的,現在改正了。洋務運動很幼稚,而且都是大官僚來搞的,普通人沒有這種條件。洋務運動搞得亂七八糟,但它也做了一些小事情。
清朝末年的“戊戌變法”,康有為要改革,但是慈禧太後不讓改,最後沒有成功。慈禧太後是反對改革的,也就是反對革命的。康有為主張君主立憲,改革就是革命。在中國進行政治體制改革,進行革命,康有為是第一個,雖然失敗了,但影響是很大的。戊戌變法留下來的成果就是一所京師大學堂。
浩宇:庚子之變後,清政府進行了一係列被後來的歷史學家稱為“清末新政”的改革措施。慈禧太後作為當時的最高統治者,是“清末新政”的領導者,所以現在有些學者對于慈禧太後也有了新的比較高的評價,你怎麼看?
周有光:當權者一開始不想改革,後來沒有辦法了才同意。慈禧太後是壞人,是一個徹底的壞人,她是中國的最後一個女皇帝,是真正的女皇帝。她沒有做什麼好事情,有的改革是她沒有辦法了才同意的。
浩宇:1906年廢除運行了1000多年的科舉制度,就是慈禧同意的,這算是很有革命性的舉措嗎?
周有光:慈禧太後廢除科舉是被迫的,怎麼是她的功勞?廢科舉是一種維新運動,清朝末年像康有為這樣的人不是一個,有好多人。他們是進步的知識分子,他們立志要改革。廣義來講,清末的改革都是維新運動,主要是學日本的明治維新,因為明治維新搞成功了。
晚清政府廢除了科舉,新式教育開始興起,不過晚清時新式學校很少,只搞了一點點。清王朝垮臺後,新式學堂才真正興辦起來。我進小學就是新式學堂,那時候皇帝已經沒有了。
浩宇:現在有些人對慈禧太後評價很高。
周有光:因為中國有些人喜歡皇帝嘛。清王朝垮臺後,還有些人雖然不叫皇帝,實際上就是“皇帝”。提高對慈禧的評價,我個人看,是錯誤的。
康有為前進了半步孫中山跨出了一步
浩宇:在清末的改革中袁世凱非常積極,力推改革,你怎麼評價袁世凱這個歷史人物?
周有光:袁世凱也做想皇帝。辛亥革命後,他本來有一個很好的機會,可以做中國的“華盛頓”,但他思想太壞,自己當皇帝,所以他失敗了。客觀來講,他把清朝搞掉了,也算做了一件好事情,很勉強。總體來講,我對袁世凱是否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