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亥元老馬君武 棄政從文成“一代宗師”

時間:2011-10-09 10:32   來源:中國新聞網

  中新社南寧10月8日電 題:辛亥革命元老馬君武 棄政從文成“一代宗師”

  中新社記者 劉萬強

  今年剛入學的廣西大學學子們大多第一次聽説這所學校創辦人“馬君武”,當今很多中國人對這個名字也是陌生的。而在中國近代史上特別是辛亥革命和民國時期,馬君武是一個響噹噹的名字,《民國大腕》一書如此評價他:“在晚清革命中的地位不下于秋瑾和陳天華。”

  正在廣西博物館舉行的“廣西紀念辛亥革命100週年文物、圖片展”上,馬君武的照片也被放在顯著位置。1881年出生於廣西桂林的馬君武,一生頗具傳奇色彩。19歲時,他遠赴新加坡拜謁康有為,20歲時自費東渡日本讀書,之後又兩次赴德國留學,成為第一個獲得德國工學博士的中國人。他精通英、日、德、法等國文字,又擅長寫詩,《共産黨宣言》的綱領是他首次譯成中文,他還是第一個翻譯並出版達爾文《物種起源》的中國人。

  在日本期間,馬君武開始追隨孫中山參加革命。他是中國同盟會第一批會員,也是同盟會章程8位起草人之一。辛亥革命成功後,他擔任中華民國臨時政府實業部次長,後來還擔任過廣州軍政府交通部總長、非常大總統府秘書長、廣西省省長,他還被任命為北洋政府司法總長、教育總長。1924年,馬君武開始淡出政壇,精力逐步投入教育事業,先後擔任上海大夏大學、北京工業大學、上海中國公學等學校校長。1928年,廣西第一所大學廣西大學成立,馬君武擔任首任校長。

  留學日本和德國的經歷,使馬君武深知教育在國家和民族發展中的重要性。馬君武向廣西大學全校師生指出:廣西大學教育的目標不但是知識的傳授、技術的學習,還應與國運的隆盛、民族的復興、社會的發展密切聯繫。為此,馬君武辛勞規劃操持廣西大學,創校過程中“一木一石,一瓦一椽,一幾一席,悉心擘畫,手胼足胝,雖在疾中,未嘗少息”。創校之初,馬君武不惜重金購置大量先進儀器,“惟北平的清華大學可比擬”。他還強調學生要注重協作精神。1931年日本發動“九一八”事變後,馬君武力主抗戰,並且在廣西大學率先舉行軍訓,“準備作戰的本領”,這一創舉隨後被全國高校採用。

  抗戰時期,廣西大學所在的桂林成為大後方,眾多人才聚集,馬君武利用自己的人脈,延攬了竺可禎、李四光、李達、陳望道、王力、劉仙洲、陳寅恪等一大批著名教授到校任教,學校盛極一時。馬君武以其改造中國的封建教育體制、力推現代高等教育的理念奠定了他在中國近代教育史上的地位,與主張“思想自由,相容並包”理念的北京大學校長蔡元培一起被時人譽為“北蔡南馬”。

  廣西大學校方提供資料稱,1940年8月1日,馬君武與世長辭。中國國民黨中央決議由國民政府明令褒揚,特派代表致祭,為其舉行隆重的悼念儀式。蔣介石致唁電稱:“驚聞馬君武先生遽捐館舍,無恁愴悼。先生耆賢,文化先驅,未睹中興,突殞下壽,感教澤之在人,定流傳于久遠。”中國共産黨領導人周恩來送的挽詞是“一代宗師”,朱德、彭德懷的挽詞是“教澤在人”。

  到新中國成立前,廣西大學成為全國聞名的綜合性國立大學。1953年,廣西大學在全國高校院係調整中停辦,1958年,國務院批准廣西大學重建。目前,廣西大學是廣西唯一的綜合性大學,也是中國重點建設的100所高校之一,學校內有馬君武的塑像和以其名字命名的道路和大樓。 完 本文相關推薦辛亥革命 血色辛亥 辛亥百年 辛亥100週年 馬君武的相關資訊 辛亥的相關資訊 文成的相關資訊

編輯:普燕

相關新聞

圖片

本網快訊

熱點新聞

奇聞趣事

兩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