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仲愷:孫中山的“荷包” 共産黨的盟友

時間:2011-09-27 14:22   來源:羊城晚報

 

廖仲愷(右二)和許崇清(左一)等在日本熱海

 

 

仲愷農業工程學院內的廖仲愷雕像

 

 

廖仲愷(右)和孫中山(左)

 

  □周興樑

  國民黨領袖中,名字被用來命名大學的,今有孫中山和廖仲愷。前者是中山大學,後者為仲愷農業工程學院;

  廖仲愷最浪漫的事情莫過於娶了何香凝這個“大腳婆娘”;最傑出的才華莫過於為革命理財成為孫中山的“荷包”……

  一 與何香凝的天足之緣

  廖仲愷祖籍中國福建,1877年4月23日生於美國加利福尼亞州的三藩市(舊金山)。其祖父廖景昌于清道光年間遷徙到廣東省歸善縣鴨仔埗鄉窯前村(今廣東惠州市陳江填幸福村),開始以務農為生,後到香港經商致富。

  1893年,父親廖竹賓突然病逝,不久,母親憂傷過度病倒。16歲的廖仲愷,扶著父親的靈柩,攜著病母和弟妹登上舊金山開往香港的輪船,輾轉回到歸善縣。

  母親離開人世後,生活上他只有依賴叔父廖志崗。科考出身的廖志崗期望侄兒參加科考,獵取功名,耀祖光宗。在叔父安排下,他拜當地的碩儒梁緝嘏為師,攻讀儒家的“四書” 、“五經”。

  崇尚讀書,女子不纏足,是“客家人”獨特的風俗。廖竹賓至死不忘故土風俗,他臨終時特別叮囑兒子説:“小腳女人在外國被人看不起,你必須遵照客家人的習慣,將來娶一個大腳媳婦。”

  當叔父督促廖仲愷成家時,他遵照父親的遺囑,提出要娶個大腳婆娘。廖志崗作為洋務官紳,雖對此不理解,但長兄遺訓在先,也就沒有二話。當然,侄媳婦不能是位大腳的村姑,而必須是名門的“千金”。

  要在上流社會找一位大腳“千金”,確非易事。但世間的好事常有天作巧合,經過打聽,很快得知香港地産大亨何戴家的九小姐就留有一雙“天足”。

  二 樓臺鬥屋“雙清樓”

  原來何香凝年幼時,受太平天國女兵的影響堅決不纏小腳,一次又一次將母親給她纏的裹足布剪成了“花蝴蝶”。其父親最後對妻子説:“算了,由她去吧!” 因此,她保留了一雙大腳。

  何香凝的父親聽説有人要討一個大腳女人做妻子,不禁為女兒的婚嫁松了一口氣。就這樣,在“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年代,廖仲愷同何香凝于1897年10月在廣州舉行了婚禮。

  他們將新房設在廣州市河南三官廟的廖恩燾家裏。這廖公館是一個座磚木結構的兩層樓房。起初,廖仲愷與何香凝借住兄長家一樓的一個房間,後來為了減少與嫂子的矛盾,避免侄兒侄女的嬉鬧,在二樓左側屋頂的曬臺上搭了一間小屋居住。

  每當皓月當空,促膝談心的廖仲愷、何香凝有“人月雙清”之感,他們於是將這樓臺鬥屋名為“雙清樓”。後來廖仲愷還將其詩集取名為《雙清詞草》,何香凝別稱為“雙清樓主”,並將其詩畫集命名為《雙清詩畫集》。

  他們在“雙清樓”度過了四五個春秋。後來,這對心懷遠大志向和抱負、正在探索求國之路的愛國青年,離別“雙清樓”東渡日本,邁出了由愛國走向革命的第一步。

編輯:普燕

相關新聞

圖片

本網快訊

熱點新聞

奇聞趣事

兩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