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漫海峽愛聚兩岸” 兩岸學生聯歡會在京舉行

時間:2012-07-20 09:51   來源:台灣網

  7月19日晚,“情漫海峽愛聚兩岸”兩岸學生聯歡會在北京舉行。圖為來自臺灣青年學生大陸參訪團的學生。(台灣網 孟雅詩 攝)

  台灣網7月20日北京消息 7月19日晚,“情漫海峽愛聚兩岸”兩岸學生聯歡會在北京舉行。應中國宋慶齡基金會邀請,由臺灣“中國青年大陸研究文教基金會”組派的臺灣少數民族小朋友大陸參訪團和由臺灣夏潮基金會組派的臺灣青年學生大陸參訪團一行86人參加了此次聯歡會。中國宋慶齡基金會齊鳴秋副主席出席聯歡會並致辭。

  中國宋慶齡基金會齊鳴秋副主席在致辭中表示,近年來,兩岸交流日益頻繁,兩岸學生相互切磋的機會越來越多,希望兩岸學子珍惜各種交流機會,取長補短,互相促進,共同進步。

  臺灣少數民族小朋友大陸參訪團團長劉錫烐在會上發言。他説,此次兩岸青少年交流活動對少數民族小朋友來講是一次很難得的體驗,不管是文化的交流,還是文物的洗禮,現代的建築,對他們來説都是一次難忘的回憶。

  宋慶齡基金會和夏潮基金會從1997年就開始從事兩岸青少年的交流工作,2006年兩會就共同策劃了兩岸青年“一對一”的民宿活動,2008年兩會陸續邀請學生進行交流互訪,雙方也由此建立了良好的默契。臺灣青年學生大陸參訪團團長張曉平表示,活動的主角是兩岸青年,沒有他們的參與這個品牌活動就無法繼續傳承。兩會組織這樣的活動並不求什麼,只希望他們放眼世界,敞開心胸,盡情的交流,將來不論他們是因為愛而相信還是因為相信而愛,希望他們將這次的品牌活動轉換成自己的品牌,為兩岸的青年交流貢獻自己的一番心力。

  聯歡會在北京高校誌願者《北京歡迎你》的歌聲中拉開帷幕,“我家大門常打開,開放懷抱等你……第幾次來沒關係,有太多話題……”從上海到蘇州,從蘇州到杭州,從杭州到北京,從北京到承德,從承德到內蒙。一路上,第一次碰面的兩岸青年沒有隔閡距離,你拉著我的手,我摟著你的肩,沒有陌生和尷尬,只有熟悉和熱忱。

  聯歡會上,來自臺灣中山醫學大學醫學系的林家揚同學在談此次參訪大陸的感受時説到,相遇需要緣分,相見便是緣分。宋慶齡基金會和夏潮基金會是搭起兩岸青年交流的最佳橋梁,讓兩岸的莘莘學子互相分享彼此的學習和生活經驗。也許是因為大家身上流著相同的血液,口中講著相同的語言,雖然素未謀面,內心卻倍感熟悉。他説,“讓我們一同攜起手來,追尋歷史足跡,弘揚中華文化,共創兩岸美好未來。”

  來自臺灣的8位少數民族小朋友用母語演唱了《我們是原住民》,之後還表演了歌舞《我們是一家人》,小朋友們用少數民族特有的舞蹈方式,交叉手挽手,圍成圈,伴著音樂左右移步,或前進或後退,反覆移動。舞蹈尾聲,臺灣少數民族小朋友大陸參訪團的秘書施新國帶領著少數民族小朋友將舞蹈滲透到全場,引領全場的嘉賓、志願者和參訪團的同學一起加入這場多民族的舞蹈盛會,大家交叉挽起手仿佛一條中華長龍,跟著音樂的節奏盡情起舞。

  此次參訪大陸的臺灣少數民族小朋友共20位,分別來自新北、臺中、臺南、桃園、新竹、苗栗、南投、嘉義、宜蘭、花蓮等地的小學和初中,幾乎遍佈全臺灣。他們中有臺灣少數民族的阿美人、泰雅人、賽夏人、布衣人、排灣人和鄒人,大家齊聚一堂,像是臺灣少數民族的大聚會。勤勞勇敢的臺灣原住民,有著優秀的文化藝術傳統,他們能歌善舞,親切淳樸。聯歡會最後,兩岸青年齊聲高歌《我們的心》。這首誕生於兩岸交流過程中的歌在兩岸學生與志願者中廣為傳唱,熟悉的旋律再次響起,兩岸青年深情獻唱,在歌聲中表達彼此的心聲,“我們的心,從沒有海峽的界限,在同一片天空有著相同的語言,期待著我們相聚在海的那一邊,承諾未來還要再見。”

  據介紹,臺灣青年大學生大陸參訪團已在7月14日和7月16日分別開啟江南和草原之旅。7月20日至23日,臺灣青少年將與大陸青少年“一對一”對接,走進家庭,深入體驗北京家庭生活,感受北京風土人情。(台灣網記者 孟雅詩 黃艷艷)

中國宋慶齡基金會副主席齊鳴秋先生在聯歡會上致辭。(台灣網 黃艷艷 攝)

來自臺灣的原住民小朋友表演歌舞《我們是一家人》。(台灣網 孟雅詩 攝)

兩岸學生與志願者攜手共舞《我們是一家人》。(台灣網 黃艷艷 攝)

來自臺灣的少數民族小朋友與帶隊老師合影留念。(台灣網 黃艷艷 攝)

兩岸學生高聲齊唱《我們的心》。(台灣網 孟雅詩 攝)

聯歡會結束,兩岸學生開心的合影留念。(台灣網 孟雅詩 攝)

編輯:李丹

相關新聞

圖片

本網快訊

熱點新聞

奇聞趣事

兩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