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埔精神穿越時代——兩岸記者探訪國共合作坐標

時間:2011-08-25 14:59   來源:台灣網

  黃埔軍校舊址紀念館如今已成為愛國主義教育基地,遊客絡繹不絕(台灣網 李徽 攝)

  在人類軍事史上,很少有一個軍校像黃埔軍校,在短暫的時間內如此大程度地影響了一個國家的歷史。這座走出五位共和國元帥,三位大將,八位上將,187名中國國民黨將領的傳奇軍校,也成為了一個時代的精神坐標。  

  在辛亥革命即將迎來百年之際,兩岸記者“重走辛亥路”聯合採訪團走進黃埔軍校舊址,重溫時代風雲,探尋歷史坐標。   

  1924 年,在國共兩黨首度攜手合作、國民革命風起雲湧之際,孫中山視“教育為神聖事業,人才為立國大本”,在廣州親手創辦黃埔軍校。他希望通過軍校的創辦,“創造革命軍,來挽救中國的危亡”。  

  黃埔軍校校本部的大部分建築物早已在1938的日軍轟炸中化為灰燼。共和國建立後,進行了部分修繕。1996年起,廣州市政府按照“原位、原尺度、原面貌”原則,前後耗資3000余萬元,在舊址長洲島上對軍校進行了重建,復原教練、管理、軍需、軍醫各部的辦公室和課室、師生的飯堂、寢室等。   

  走進黃埔軍校的舊址,樸實無華的校舍給人肅穆嚴謹之感。校長室、飯堂、寢室等按照資料照片復原的陳設,仿佛把時間帶回了近一個世紀前,叱吒風雲的人們在這裡訓練生活的時代。在這裡,蔣介石、周恩來、廖仲愷、聶榮臻等眾多改變歷史命運的人物揮斥方遒,從戎報國。   

  黃埔軍校中的二門門口挂著一幅對聯:“殺盡敵人方罷手,完成革命始回頭”。另一副對聯“陞官發財,請往他處;貪生怕死,勿入斯門”,橫額“革命者來”。亦可領略當年軍校師生所推崇的慷慨豪情。   

  黃埔軍校是孫中山先生在中國共産黨和蘇聯的積極支援和幫助下創辦的,可視作第一次國共合作的標誌性産物,黃埔軍校舊址紀念館副館長馮惠接受採訪時表示:作為中國現代歷史上第一所培養革命幹部的新型軍事政治學校,黃埔“親愛精誠,團結合作,衛國愛民,不怕犧牲”的精神影響之深遠,作用之巨大前所未見。黃埔軍校是國共合作的産物,也是凝結兩岸的紐帶,也會繼續發揮兩岸交流平臺的作用。(記者 李徽)

編輯:楊永青

相關新聞

圖片

本網快訊

熱點新聞

奇聞趣事

兩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