閻錫山

時間:2011-07-05 16:41   來源:東方早報
  從閻錫山在辛亥革命前夕和辛亥革命中的一系列活動來看,可以清楚,閻錫山對辛亥革命的貢獻和功績是應當予以充分肯定的。 
  然而,也不能不看到,閻錫山在辛亥革命中的表現,並非十全十美,無懈可擊。如閻錫山因燕晉聯軍的失敗和娘子關的失陷曾一度情緒低落消沉,甚至對革命産生動搖,他率北路軍行至大同時,曾想辭去都督,説什麼“我不幹了,吾將去五台,削發入山,請諸君諒我,感恩不盡” 。再如,當閻錫山返回忻縣,正準備向太原進發時,當天袁世凱來電,電令他“仍駐原地,靜候調查,須有本大總統令,方可移動,並令轉飭溫壽泉等遵照。如違即以違令論” 。受到當頭棒喝的閻錫山,為早日復任都督,又是派人前往北京與袁説項進行通融,又是不顧孫中山對“建都南京”的強調,贊成袁世凱定都北京,向袁討好輸誠等等。因此,難免使人詬病。如有人就認為閻錫山是“偽裝革命”、“投機取巧”、“首鼠兩端”,“竊取了山西辛亥革命的果實”等。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而閻錫山的這些作為不能説不是一個重要因素。
  對於閻錫山在辛亥革命中的作用要做出比較客觀公正的評價,首先,也是最重要的,就是應當把閻錫山的活動置於特定的歷史範疇之內,即在時間上以南昌起義為標誌或再往前推一些,直至1912年2月共和告成。因為在太原首義之前,閻錫山等實際上已在醞釀著革命。把閻錫山在共和告成執政山西後的作為也當作他在辛亥革命中評價依據,那顯然是不對的。因為,閻錫山在辛亥革命中的作用,是在當時的社會環境、歷史條件下,他為推翻帝制,建立共和而參加革命活動時發揮的。而閻錫山執政山西後的作為,則是在新的歷史條件和社會環境下為鞏固和發展資産階級的民主共和的實踐中形成的。共和建立之前後,社會變革的主要內容已有很大的不同。因此,不能以後者推論前者,或是以前者替代後者。這樣做都是違背歷史事實的。
  其次,對閻錫山在辛亥革命中所表現出的動搖、妥協,應當結合當時的社會現實,以及領導辛亥革命的資産階級的具體狀況進行分析。中國有著幾千年封建統治的歷史,辛亥革命前,封建勢力仍很強大。中國的資産階級是在洋務運動後,隨著中國工商業的發展才出現的一個力量比較弱小的新型階級。在這個階級中,有不少是由封建地主、封建官僚、士大夫轉化而來的。他們在政治上、經濟上與封建勢力和帝國主義都有著內在的聯繫。在這個階級政治經濟和軍事力量弱小的時候,對於封建勢力和帝國主義的壓迫,往往會妥協、屈服。作為這個階級成員的閻錫山,在當時也不可能完全超脫于這個階級的局限性。在他身上也不可避免地要帶有這個階級的特點的印痕。他在辛亥革命中的一些失誤、過錯,並非偶然。重視對這一問題的研究,對閻錫山在辛亥革命中的表現和作用的評價,也許會更客觀、更深刻一些。
  再次,對於閻錫山在辛亥革命中的作用的評價,一定要堅持歷史主義,以事實為依據。結合當時的政治現實、社會環境、歷史條件等,對閻錫山所作所為的動機,活動的過程,其間所處的地位,活動的結果及其作用和影響等,在掌握翔實準確史料的基礎上,予以認真分析研究;同時,要堅決克服“左”的思想,摒棄“勝王敗寇”的封建主義治史觀。不能因為閻錫山執政山西後有著反共反人民的種種罪過,並隨著國民黨在大陸的徹底失敗而流落臺灣,就否定他在辛亥革命中的積極作用,並把他執政山西後的種種作為説得一無所是。是就是是,非就是非,是非不能混淆,歷史應當正視。
  (作者係山西省社會科學院研究員、山西省文史研究館館員)
編輯:徐維彬

相關新聞

圖片

本網快訊

熱點新聞

奇聞趣事

兩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