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亥革命驍將——林述慶

時間:2011-06-28 16:48   來源:辛亥革命網

  在辛亥革命史上,林述慶能算得上一位叱吒風雲的人物。

  林述慶(1881--1913),字頌亭,又號頌亭,長樂縣泮野村人(舊屬閩縣),出生於閩安鎮。在家中,他排行老三。

  林述慶自幼家境困難,從小替人放牛,沒有讀多少書。後來他瞞著家人偷偷投軍入營,1902年被選入福建武備學堂學習。1906畢業,派充長門(閩江口)練營督操官,後來又奔赴江寧(今南京),投入清新軍第九鎮,在徐紹楨手下當了名初級軍官。他結識了三十三標統帶、著名資産階級革命家趙新。經趙新介紹,又認識了楊韻珂、柏文蔚等反清革命志士,同年冬,調任第三十六標二營管帶。1908年,林述慶參加南洋新軍太湖秋操。此時江西一批反清志士策劃舉行起義。林述慶趁奉命前往江西鎮壓起義的機會與趙新密謀起義,未成。翌年,林述慶改任十八協三十六標一營管帶,駐守江陰,同年,他加入同盟會。

  1911年10月10日武昌革命爆發,林述慶的三十六標調到鎮江,與三十五標會合。當時鎮江城外鏖戰正酣,林述慶毅然調轉槍口,親率所部新軍在京峴山起義。駐防鎮江的旗兵全部被繳械,鎮江遂告光復,同時成立鎮江軍政府,林述慶被推任都督。清朝海軍“鎮清”“楚觀”各艦在林述慶帶領下也宣佈起義。此時,林述慶年方28歲,可謂風華正茂。

  鎮江光復後,林述慶率領鎮江義軍從水路進攻南京。鎮守南京的是清廷提督張勳。清軍兵精糧足,林述慶帶領的義軍餉乏彈缺,敵我力量懸殊。12月1日,南京戰役打響,浙滬義軍從陸路趕來支援。林述慶身先士卒,與佔優勢的張勳守軍血戰于鍾山據點天堡城。鏖戰一晝夜後,兩路義軍終於攻克了天堡城。12月2日,林述慶率領鎮江義軍從太平門入城。千年古都南京宣告光復。林述慶以臨時江寧都督名義佈告安民,並親率部隊及民眾歡迎孫中山就任臨時大總統。

  南京臨時政府成立後,林述慶被孫中山委任為臨淮總司令,移師浦口和臨淮關一線。此時革命軍三路兵馬匯集:一路京漢軍,二路津浦軍,三路京榆軍。三路兵馬聯合向北京進攻。清王朝一日數驚,最後迫使宣統退位。統治中國兩千多年的帝制終於被推翻了。不久,孫中山先生被迫將大總統職位讓給袁世凱。一些投機分子也爭權奪利。林述慶受各方排斥打擊。他統率的大軍軍需窘迫,兵餉遲遲不發,只好辭去總司令一職,遣散部隊,于1912年1月8日通電下野,攜夫人子女回福州。

  袁世凱竊取政權後,企圖將林述慶拉到自己陣營來,授林述慶以中將加上將銜。1912年10月,林述慶到北京,袁世凱委以總統顧問。袁世凱陰謀稱帝,派人到上海刺殺國民黨領袖宋教仁,宋遇刺身亡。林述慶聞訊怒形於色,當眾拍案大罵袁世凱。袁恨之入骨,于1913年4月10日遣心腹梁士詒宴請林述慶,暗中在食物中下毒。林述慶宴後歸家突然發病,七竅流血、渾身長滿膿痘,拖延至16日終於撒手人寰。一代英傑竟慘遭奸人毒害!

  林述慶生前曾撰寫《江左用兵記》兵書四卷,記述從光復鎮江到攻克南京戰役實況,是辛亥革命光復南京的第一手史料。林述慶的墓原先在長樂籌岐村山上。墓面臨閩江,四週岡巒起伏,松林茂密。墓正中青石碑刻著“陸軍上將林都督頌亭之墓”,碑旁有對聯一副:殿下黃袍加檢點,關中赤幟先重瞳。

  正中插屏欄杆上刻有林述慶生平簡歷:“烈士閩侯閩安鎮人,頌亭其號也。清光緒間卒業于福建武備學堂,投效江寧陸軍第九鎮,歷隊官管帶各職。辛亥武昌起義,被推為鎮江都督,率所部剋復江寧,嗣被推為總司令,南京都督,規劃北伐事宜。既而清廷乞降,南北議和統一,解職歸裏。民國元年,袁總統聘為顧問。二年,袁叛民國,因不贊同反對之,遂被害於北京,年僅三十有三歲。”墓屏上還有林紓的輓詩。

  1985年,因福州火力發電廠建設需要,按照原貌遷葬于烈士出生地閩安鎮的溪頭頂。新墓背靠棋盤山,面向閩安鎮。左為閩江,右為“興龍橋”。山明水秀環境幽雅。正是“青山有幸埋忠骨”啊!

編輯:楊笑

相關新聞

圖片

本網快訊

熱點新聞

奇聞趣事

兩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