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亥革命楚望臺舊址

時間:2011-06-28 16:38   來源:辛亥革命網

  位於武昌梅亭山,今起義門左側山岡。元朝末年,朱元璋進軍武昌,曾駐蹕梅亭山,在此聞報得第六子,高興地説:“子長,以楚封之”。朱元璋當皇帝後,于洪武三年(1370年)封第六子朱楨為楚王。洪武十四年(1381年)朱楨就藩武昌,在梅亭山樹立分封楚王的禦制碑文,並建“封建亭”。朱楨不忘父皇之恩,常在此遙望帝京,故又建“楚望臺”。從此,梅亭山一帶被稱為楚望臺,是明清兩代武昌較為著名的風景名勝之地。
   清末湖北新軍在此設軍械庫,當時存有124門大炮、5.9萬支步槍。楚望臺是武昌首義軍發難後佔領的第一個目標,後各路起義軍集結於此,楚望臺一時成了起義軍的大本營。起義軍在此補充彈藥後,發動了向湖廣總督署、張彪的第八鎮司令部的進攻。

  楚望山與蛇山、鳳凰山一樣,曾經是拱衛武昌城的“三山”之一,地勢險要,具有極重要的軍事意義。但是這樣一座山,卻在歷年來人們不停的開挖搬填中失去了山的形狀,成為了一個平緩的坡地。
   楚望臺及軍械庫原址無存,但是這裡仍然是武昌城區內的一片高地。遺址上立有高2米、寬1.2米的文物保護標誌,題"辛亥革命楚望臺舊址"字樣,以示此地為武昌首義時期的“楚望臺軍械庫”。
  清末,湖北新軍軍械庫由武昌三佛閣遷此,庫存德國、日本及漢陽造步槍數萬支、炮百餘門及大量彈藥,為當時國內最大軍火庫之一。起義軍佔領楚望臺軍械庫1911年10月10日夜。黨人熊秉坤等在工程第八營駐地發難後,即率兵眾四十余人直奔“楚望臺”,會合該營守庫士兵,佔領軍械庫。隨後,城內外其他起義部隊亦先後匯集楚望臺,用庫存的軍械裝備自己,並以楚望臺作為進攻督署指揮臺與前進陣地。
  原建已毀。舊址立一磚石水泥砌保護標誌碑,題"辛亥革命楚望臺舊址",為湖北省 文物保護單位。
  今天,隨著辛亥革命影響的日益擴大,來自全世界的華人紛紛到這裡瞻仰歷史遺址,憑吊革命烈士。這裡已經成為了遊人到武漢旅遊的必經之所了。

編輯:楊永青

相關新聞

圖片

本網快訊

熱點新聞

奇聞趣事

兩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