恭王府

時間:2011-07-01 10:17   來源:綜合
  歷史
  恭王府(Prince Gong’s Mansion)   乾隆四十一年,即1776年,和珅開始在這東依前海,背靠後海的位置修建他的豪華宅第,時稱“和第”。有説法稱、明弘治年間、大太監李廣也曾經置第於此。嘉慶四年正月初三太上皇弘歷歸天,次日嘉慶褫奪了和珅軍機大臣、九門提督兩職,抄了其家,估計全部財富約值白銀兩千萬兩,相當於清政府半年的財政收入,所以有“和珅跌倒,嘉慶吃飽”的説法。同年正月十八,即1799年2月22日,和珅被“賜令自盡”。而宅子本身,則如願歸“愛豪宅不愛江山”的胞弟慶僖親王永璘所有。與此同時,嫁予和珅之子的乾隆之女和孝公主,仍居住在半座宅第中。咸豐元年,即1851年,清末重要政治人物恭親王奕?成為這所宅子的第三代主人,改名恭王府,恭王府之名由此沿用至今。“一座恭王府,半部清朝史”是歷史地理學家侯仁之對恭王府的評價。民國初年,這座王府被恭親王的孫子溥偉以40萬塊大洋賣給教會,後由輔仁大學用108根金條贖回,並用作女生學堂。新中國成立以後,王府曾被公安部宿舍、風機廠、音樂學院等多家單位使用過。
  地理位置
  “月牙河繞宅如龍蟠,西山遠望如虎踞”、這是史書上對恭王府的描述。就其選址而言,它佔據京城絕佳的位置。古人修宅建園很注重風水,北京據説有兩條龍脈,一是土龍,即故宮的龍脈;二是水龍,指後海和北海一線,而恭王府正好在後海和北海之間的連接線上,即龍脈上,因此風水非常的好。古人以水為財,在恭王府內“處處見水”,最大的湖心亭的水,是從玉泉湖引進來的,而且只內入不外流,因此更符合風水學斂財的説法。我國十大元帥和郭沫若等人、均在恭王府的附近居住,而且都非常長壽。據説,北京長壽老人最多的地方就是恭王府附近,這個地方是一塊風水寶地。
  格局
  恭王府是我國保存最為完整的王府建築群,分為府邸和花園兩部分,府在前,園在後。恭王府的開放,早在30年前,就被提上議事日程。1975年,周總理在病床上,以3件未做完的事情託付谷牧,其中之一就是恭王府的開放問題。
  王府佔地約3.1萬平方米,分為中、東、西、三路建築,由嚴格的軸線貫穿著的、多進四合院落組成。府邸不僅寬大,而且建築也是最高規制。明顯的標誌是門臉和房屋數量。親王府有門臉五間,正殿七間,後殿五間,後寢七間,左右有配殿。低於親王等級的王公府邸決不能多於這些數字。房屋的形式、屋瓦的顏色也是不能逾制的。恭王府的中、東、西三路各有三個院落,其中每一路的後兩個院子是人們要遊覽的主要區域。
  銀安殿
  俗呼銀鑾殿,恭王府最主要的建築。作為王府的正殿,只有逢重大事件、重要節日時方打開,起到禮儀的作用。民國初年,由於不慎失火,大殿連同東西配殿一併焚燬,現銀安殿院落為復建。
  嘉樂堂
  和珅時期之建築。目前仍懸挂“嘉樂堂”匾額一方。該匾疑是乾隆帝賜給和珅的,但匾額無署款,無鈐記,故無由證實,但和珅留有《嘉樂堂詩集》,説明是和珅之室名。在恭親王時期,嘉樂堂主要作為王府的祭祀場所,內供有祖先、諸諸神等的牌位,以薩滿教儀式為主。。
編輯:徐維彬

相關新聞

圖片

本網快訊

熱點新聞

奇聞趣事

兩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