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家莊市臺協會長:借ECFA東風 謀行業世界龍頭

時間:2010-08-18 11:18   來源:台灣網

  石家莊國祥運輸設備有限公司總經理、石家莊市臺資企業協會會長李進接受台灣網專訪。(台灣網 程軼文 攝)

  台灣網8月18日石家莊消息 1992年底,因應快速發展的大陸列車製造市場對列車空調的需求,臺灣國祥股份有限公司與當時大陸唯一一家生産列車空調的石家莊車輛廠,共同出資創辦了石家莊國祥製冷設備有限公司(後更名為石家莊國祥運輸設備有限公司)。經過18年的不斷發展,國祥運輸設備有限公司現在年産空調機組能力超過7000台套,成為大陸最大的鐵路車輛空調設備專業生産企業。

  近日,記者專訪了國祥運輸設備有限公司總經理、石家莊市臺資企業協會會長李進。李進先生表示,兩岸關係展現出前所未有的良好勢頭,特別是ECFA(兩岸經濟合作框架協議)的簽署,為不斷走向正常化的兩岸經貿關係注入新的活力。背靠大陸市場的沃土,“國祥”將乘勢而上,謀求新的飛躍,爭取成為行業世界龍頭。

  融入當地社會 本土化路線成就企業輝煌

  13年前,李進被臺灣總公司派到石家莊拓展事業。他坦言,那種感覺就像是“發配邊疆”,“手裏攥著錢,都不知道去哪花”。但是紮根下來,李進發現這座城市有很多可愛之處:“作為一座移民城市,石家莊對外來文化和外來人始終是開放態度,在這裡很快就可以融入,繼而生根、發芽。”
   
  作為以機械製造為主的企業,很容易被劃歸為“勞動密集型”。但不同於很多在産業升級浪潮中被迫轉型的企業,李進把“國祥”一直定位為技術密集型,以發展技術型人才為主,也因此獲得了不斷攀升的動力。李進認為,不同的行業有不同的考量,他總結臺商成功的主要原因就是:資金、人員、技術三方面都要到位。“特別是技術。臺商到大陸發展,重要的就是技術優勢。不僅要把臺灣的經驗帶過來,核心的基礎技術也一定要帶過來。”

  大陸廣大的內需市場,成為“國祥”發展的沃土。十多年來,“國祥”先後開發了20種“大陸第一”機車、客車空調,不僅為鐵道部兩項重要科研項目高速火車、地鐵所採用,近兩年還開發了大連輕軌、上海明珠地鐵司機室、薄型地鐵、天津濱海線、南京地鐵等空調設施。

  目前,在大陸從事列車空調製造的10家企業中,“國祥”一家所佔市場份額就達45%左右,而且是唯一兼做外銷的企業。世界最大的3個車輛製造廠(阿爾斯通、西門子、龐巴迪)都把“國祥”列為最主要的供應商。

  經過18年的發展,作為兩岸合作的典範産品,“國祥”在人才戰略上也堅持走“本地化”路線,全公司僅有3名管理人員來自臺灣。李進認為,大量啟用本地技術員工和高級人才,一方面可以使企業更好更快地融入當地社會,真正落地開花;另一方面也能夠使員工構成更加穩定。李進介紹,“國祥”的薪資水準在石家莊屬於上游,企業每年30%的成長速度讓員工對未來發展充滿信心,大陸員工、幹部和臺灣高管的關係融洽穩定。

  回報第二故鄉 做好臺商顧問

  來到石家莊13年,擔任石家莊市臺協會長10年,李進見證了這座城市的發展變遷,也經常被邀請向有意來冀投資的臺商介紹情況、分享經驗。他説,石家莊這座1948年才誕生的新興城市,對於臺灣同胞而言仍然相對陌生,要吸引投資,最重要的是要讓人們了解這裡,認識這裡。

  “石家莊處於南北重要的鐵路、公路網上,是玉米生産基地、奶牛基地、棉紡基地、北方小商品集散地,我會建議相關行業臺商過來投資。而且石家莊的人力成本較沿海地區低,人員也比較穩定,作為移民城市,對外來文化包容性強。近年來的‘三年大變樣’計劃,更是為城市建設注入‘強心劑’,發展前景一片樂觀。”李進對石家莊經濟發展、城市建設等情況的了解程度甚至超過了很多當地人,他説,早已把這座北方城市當成了自己的第二故鄉。

  目前,石家莊的臺資企業大概有100多家,加入臺協的會員有80家左右,涉及化工、建材、食品、紡織、電子、機械加工等十幾個行業。臺協首要的工作,就是在政府與企業之間搭起溝通的橋梁。“全國各地招商政策相差無幾,關鍵看執行。”李進告訴記者,石家莊市政府執行到位,講到能做到。臺資企業在經營中受到的困擾,臺協會積極與政府協調、解決問題,當地政府和臺辦對此非常重視和支援,會以‘同等優先’的原則來處理我們提出的問題。”

  李進對臺協的定位很清晰:就是為來冀投資的臺商當好顧問,“和沿海地區臺商聚集的態勢不同,這裡的臺商比較分散,臺協就是他們最好的顧問。”

  借ECFA東風 謀求行業世界龍頭

  背靠大陸不斷拓展的廣闊內需市場,如今兩岸關係也展現出前所未有的良好勢頭,特別是ECFA(兩岸經濟合作框架協議)的簽署,都為不斷走向正常化的兩岸經貿關係注入新的活力。身在其中,李進認為,在這樣的好機遇下,“國祥”也必定受益,應該乘勢而上,謀求新的飛躍。

  李進告訴記者,之所以全身心到石家莊創業,首要目的不是賺錢,而是看好了這塊有著廣闊發展前景的寶地。自1992年合資以來,公司每一項決定,都是在董事會上大家統一意見後形成的。“我們公司來自兩岸的每一位經理,職務有主次,但對待事業的責任心上都是平等的,是民族利益、企業利益把我們緊緊連在了一起。”

  據李進介紹,“國祥”從2006年之前的200名員工,到現在的800人,預計明年員工數量將增加到1000人左右,與此相對應的是佔地300畝的廠區。“‘國祥’的技術水準和品質水準可以和歐美的生産商相媲美,價格上又有優勢,因此我們的競爭力在同行業中是世界上最強的。我們預計,兩三年後,‘國祥’將成為本行業世界上最大的公司,達到內銷外銷各佔産量的一半。”

  李進為“國祥”的未來描畫出一幅美好的藍圖,在兩岸經濟合作發展的快車道上,藍圖正在一步一步成為現實。(台灣網記者 張弛 程軼文)

 

  相關視頻

編輯:程軼文

相關新聞

圖片

本網快訊

熱點新聞

奇聞趣事

兩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