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原經濟區

時間:2011-06-07 14:07   來源:台灣網
  中原經濟區的提出,是對河南歷屆省委、省政府多年探索形成的正確發展思路和舉措的整合概括,是對中原崛起戰略的持續、延伸、拓展、深化,是全面實施國家《促進中部地區崛起規劃》的重大舉措,是凸顯在全國發展大局中地位和作用的戰略選擇。
  (一)建設中原經濟區的重大意義
  “中原”是我國一個非常重要的地域概念。中原經濟區是以河南為主體,延及周邊,支撐中部,東承長三角,西連大關中,北依京津冀,南臨長江中游經濟帶,具有自身特點、獨特優勢、經濟相聯、使命相近、客觀存在的經濟區域。該區域山水相連,民風民俗相近,歷史文化同脈,經濟聯繫密切,是建設中原經濟區的地域基礎。從區域經濟發展看,中原地區地處全國中心地帶,距離長三角、珠三角、環渤海、海峽西岸等經濟區相對較遠,難以接受這些經濟區的輻射帶動,也難以融入周邊經濟區域,具有一定的獨立性。同時,從發展態勢看,河南作為中原經濟區的主體,與相鄰省份臨近我省的地區發展水準相近,使命相同,區域合作基礎較好,共同發展的意願和內生動力較強。隨著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特別是現代綜合交通網路的逐步形成,區域內經濟聯繫、人員交往等日益緊密,中原經濟區已經成為地域毗鄰、主體突出、經濟互補、聯繫緊密、客觀存在的經濟區域。
  建設中原經濟區,是歷史發展的必然,既面臨難得的歷史機遇,也具有良好的基礎和條件,就河南來説,有六個獨特優勢:一是區位優勢。中原經濟區位於我國腹地,承東啟西、連南貫北,在全國區域格局中具有難以替代的樞紐地位。二是人口優勢。河南擁有一億人口,佔全國的十三分之一,農村人口比重大,人力資源豐富,市場潛力巨大。無論是從國家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看,還是從統籌城鄉發展、擴大內需看,河南在全國的地位都非常重要。三是文化優勢。中原文化是華夏文明之根,發揮中原的文化旅遊優勢,培育以根文化為重點的中原文化品牌,對於增強海內外同胞的向心力、提高中華民族的凝聚力、推動兩岸關係和平發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四是糧食優勢。河南的農業和糧食在全國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糧食總産量佔全國的十分之一,其中小麥産量佔全國的四分之一,在保障國家糧食安全方面肩負著重大責任。五是基礎優勢。經過改革開放30多年的發展,河南的基礎設施、産業發展、人口素質、社會事業發展等都有了顯著提升,經濟總量穩居全國第五位、中西部首位,已成為全國重要的經濟大省、新興工業大省和有影響的文化大省。六是後發優勢。目前,河南正處於工業化、城鎮化加快推進階段,産業結構和消費結構加速升級,內需市場空間廣闊,發展活力和後勁不斷增強,發展潛力逐步顯現,正在轉化為發展優勢。今後一個時期,既是河南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的時期,也應該是河南為全國發展大局做出更大貢獻的時期。
  依託現實基礎,建設中原經濟區,有利於國家區域經濟佈局的進一步完善,有利於國家統籌協調梯次推進發展重大戰略的實施,有利於國家在中部地區形成新的經濟增長板塊,有利於河南在全國發展大局中明晰發展定位、發揮自身優勢,有利於河南堅持走一條不以犧牲農業和糧食、生態和環境為代價的“三化”協調科學發展的路子,有利於遵循經濟發展規律特別是區域經濟發展規律,更好地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 
編輯:王偉

相關新聞

圖片

本網快訊

熱點新聞

奇聞趣事

兩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