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社會

時間:2011-06-07 13:37   來源:台灣網

  關於“十一五”以來河南經濟社會發展基本情況

  “十一五”時期,在黨中央、國務院正確領導下,河南省委、省政府團結帶領全省人民,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堅持“重在持續、重在提升、重在統籌、重在為民”實踐要領,加快産業集聚區、現代産業體系、現代城鎮體系、自主創新體系“一個載體、三個體系”建設,積極探索不以犧牲農業和糧食、生態和環境為代價的“三化”協調科學發展的路子,經濟社會發展取得了很大成績,具體來講是上了五個臺階:

  一是綜合經濟實力跨上新臺階。全省生産總值由1萬億元到突破2萬億元,去年達到22943億元;每人平均生産總值由不足1400美元到突破3000美元。財政總收入由不足1000億元到突破2000億元,去年達到2293億元。全部工業增加值由不足5000億元到突破1萬元,去年達到11951億元,成為全國重要的新興工業大省。

  二是糧食生産能力跨上新臺階。糧食總産量由800億斤增長到連續五年突破1000億斤,去年達到1087.4億斤,增長了近300億斤。河南自身糧食消費量包括口糧、飼料糧、種子用糧,一年大概是770億斤。這樣,河南不但解決了自身吃飯問題,而且由一個溫飽不足省份發展成為國家貢獻400億斤原糧及加工製品的省份,這是一件了不起的事情。

  三是城鎮化發展跨上新臺階。城鄉面貌發生巨大變化,城市建成區面積由1572平方公里增加到2000平方公里以上;城鎮化率去年年底達到39.5%,比“十五”末提高9個百分點,年均提高1.8個百分點,是建國以來城鎮化進程最快的時期,縮短了與全國的差距。

  四是基礎設施建設跨上新臺階。五年新增高速公路通車里程2338公里,通車總里程5016公里,連續保持全國第一位次;煤炭生産能力由1億噸達到2.3億噸;發電裝機總規模由2880萬千瓦到突破5000萬千瓦;環保設施建設取得重大突破,河南率先在全國實現了縣縣建設污水處理廠,並安裝了資訊監控系統。

  五是人民群眾生活水準跨上新臺階。“十項民生工程”五年累計投入超過2000億元,其中去年是630億元。群眾的住房、道路、飲水、就醫、就學、公共文化、就業、社保、環境等方面都發生了顯著的變化。城鎮居民每人平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實際增長10%,比“十五”期間的平均增速加快了0.5個百分點;農民每人平均純收入年均實際增長9.6%,比“十五”期間的平均增速加快了4.6個百分點,去年農民每人平均純收入達到5524元,城鎮居民每人平均可支配收入達到15930元。

  尤其值得強調的是,面對國際金融危機的嚴重衝擊,河南省委省政府大力實施開放帶動主戰略,把招商引資作為帶動全局的關鍵性舉措,不斷加強開放載體、基礎支撐條件建設,持續推進大招商活動,積極承接産業轉移。按照“三規合一”、“四集一轉”、産城融合基本要求規劃建設的180個産業集聚區已經成為市縣重要的增長極、轉型升級的突破口、招商引資的主平臺、農民轉移就業的主渠道、改革創新的示範區。鄭州新鄭綜合保稅區獲得國家批准,成為中部地區首個綜合保稅區。在激烈競爭中成功引進富士康等一批龍頭企業和重大産業項目,標誌著我省開放程度、承接能力、整體環境達到了新的水準。去年,全省實際利用外商直接投資62.4億美元,增長30.2%;實際利用省外資金2743.4億元,增長24.6%,是歷年來招商規模最大、來豫客商和簽約項目最多、合同金額最高、招商成效最好的一年。目前世界500強企業、國內500強企業來豫投資的分別達到68家和128家,與44家央企簽署了戰略合作協議。

  總體上看,“十一五”是河南保持又好又快發展的五年,是群眾獲得實惠最多的五年,是城鄉面貌發生巨大變化的五年,也是科學發展邁出堅實步伐的五年,河南經受住了考驗,經濟社會發展取得顯著成就。

編輯:王偉

相關新聞

圖片

本網快訊

熱點新聞

奇聞趣事

兩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