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八回收亮點:飛船返回全程“看得見”

時間:2011-11-17 13:07   來源:新華網

  神舟八號將於17日晚返回。目前,著陸場系統各部門已做好迎接神八返回的各項準備。

  夜間回收設施裝具配好

  著陸場系統總指揮張海東:針對這次任務的特點,我們優化完善了搜索回收流程和現場處置程式。在經過多次演練後我們發現有些程式在同一時間可以合併,有的可以並行,因此就進行了操作程式上的優化。

  針對夜間搜索問題,我們首先配好夜間回收設施裝具,比如為直升機上配置了接收飛船發出返回信號的定向儀,增加了夜視儀、搜索探照燈,給地面分隊增配了夜視設備,保證在顛簸不平的道路快速到達返回艙著陸現場。

  為了提高人員現場處置能力,我們積極開展了諸如如何能夠快速找到返回艙、確定著陸點的位置和姿態、現場快速處置、迅速有序指揮直升機降落等針對性訓練。特別是針對調度指揮程式、現場處置流程和協同工作程式反覆練習,人員崗位操作和協同配合能力大大增強。

  此外,我們還從組織指揮、工程流程、操作規程等方面進行了細化,提高了操作人員完成任務的能力。

  話音圖像傳輸全程不間斷

  著陸場系統總設計師吳斌:這次著陸場系統最大的變化是指揮通信。在系統配置上,增加了一架通信直升機,並在直升機旋翼下安裝了中繼衛星通信中端,利用縫隙通信技術,對大範圍地區進行通信覆蓋。

  找到返回艙時,指揮直升機指揮其他三架搜索直升機落地,通信直升機會繼續在上空盤旋,直到建立起地面通信系統。這期間,來到地面的指揮員可以通過超短波背負式電臺,把地面的圖像、話音傳到直升機的衛星通信系統,然後再傳到北京飛控中心。這樣就使整個搜救過程指揮話音、圖像與數據資訊實現了全程不間斷傳輸。

  新系統為整個搜索回收工作提供了更加可靠的指揮調度平臺,同時,也可為將來的現場直播創造條件。

  搜索手段多樣

  總參陸航某團團長、空中搜索分隊指揮機機長張治林:我們在多次演練的基礎上,結合以往參加搜救任務的經驗,細化了適應不同情況的7類應急預案,將可能發生的情況都已納入應急預案。如,返回艙落出國境怎麼辦?遇到複雜氣象如何搜索及處置?飛船信標機失靈怎麼搜索?

  在執行搜索任務中,我們裝備了3種高科技搜索設備:一體化指揮平臺、新一代夜視儀、大功率夜間搜索燈。這些搜索設備使空中搜索手段更加多樣,搜索速度更快,搜索可靠性更高,對於直升機空中搜索、著陸和快速處置有重要作用。比如使用一體化指揮平臺,便於指揮調控和對現場進行實時監控,同時可以對各直升機定點定位,各直升機間也可以相互溝通協調。

  為了解決搜索範圍廣、地形複雜,搜索難度大的問題,我們利用軟體技術將這一地域的地形製成一個立體地形圖,導入掌上電腦。搜索中,通過利用衛星導航技術使直升機下方的地形一目了然。目前所有機長、副駕駛員都對方圓200公里的地形熟記於心。過去直升機到達目標上空後到降落需要20分鐘,而現在只需要5分鐘。

  飛船返回全過程“看得見”

  著陸場系統總體主任設計師呂斌濤:在對神八飛船返回過程進行實時監控過程中,著陸場測控系統目前已建立了接力式測量鏈。

  接力式測量鏈,就是每個測控站把對飛船返回的引導數據傳到北京飛控中心,再由北京飛控中心將數據傳到下一個測控站。這個測控站根據引導數據進行目標捕獲,再傳遞。

  進行跟蹤測量的方式主要為反射式測量和應答式跟蹤測量。反射式測量主要是雷達主動發射信號,經艙體反射回來利用時間差進行測量。應答式測量主要指的是USB跟蹤測量,也就是飛船發出信號後,USB測量設備捕獲、接收信號並回復一個響應,這樣就可以確認返回艙的位置並了解艙內的情況。

  在飛船穿越黑障區時,雖然不能了解飛船內部情況,但可以通過雷達反射式測量實時推算出飛船在穿越黑障期間的位置。

  目前,我國從奈米比亞、馬林迪、卡拉奇到國內的各測量站,已經形成一套很完整、成熟度較高的接力式測量鏈。

  通過這種方式測控神八返回艙,保證了可靠性和成功率,也使返回艙返回全過程都能“看得見”。(記者王經國)

編輯:郭瑩瑩

相關新聞

圖片

本網快訊

熱點新聞

奇聞趣事

兩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