詳解神八回收任務特點及回收全過程

時間:2011-11-17 09:23   來源:新華網

  新華網內蒙古四子王旗11月16日電(王經國、李超軍、郗奔)神舟八號飛船即將於17日返回地球。神八回收有哪些任務特點?如何對返回艙實施回收?載人航太工程著陸場系統總指揮張海東對這次回收任務特點及回收全過程進行了詳細介紹。

  任務狀態有了新變化

  記者:這次執行的神八回收任務有哪些特點?

  張海東:這次神八任務與神六、神七相比,雖然不載人,但是任務工作量增加了,工作標準提高了。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一是應急待命時間增加。應急待命時間取決於飛船在軌時間,神六在軌運作了5天,神七在軌運作了3天,神八在軌運作17天。按照任務要求,在飛船運作過程中,著陸場每天都要處於回收待命準備狀態。二是搜索回收區域擴大。按照總體方案要求,飛船每天都有回收的可能性。由於回收的著陸點不同,所以搜索區域就變大了。三是搜索回收時間要求縮短。神七回收時在正常情況下搜索時間要求是6小時,現在提高到2.5小時。四是夜間搜索回收難度增加。夜間搜索和白天完全不同。通過演練發現,夜間漆黑一片,伸手不見五指,直升機起飛、降落、返回艙尋找都具有一定難度。五是飛船的有效載荷回收轉運要求嚴格。返回艙的有效載荷是中德合作研製的通用生物培養裝置,裏面有許多微生物,對環境、溫度有要求,必須在返回後第一時間送到北京處理。

  任務實施過程經歷四個階段

  記者:在飛船返回過程中,如何實施回收?

  張海東:返回艙回收過程主要包括四個階段:

  跟蹤測量階段。按照飛船的飛行程式,當飛船制動發動機點火26分鐘後,返回艙就會飛到著陸場上空,白雲鄂博場區的雷達首先捕獲目標,並對其彈道進行測量,引導後續測控設備跟蹤。位於大廟場區的USB設備隨後跟蹤,同時接收飛船遙測數據並向飛船發出遙控指令。在主傘打開後,利用光學設備拍攝飛船降落全過程。

  搜索尋找階段。按照程式,飛船落地前直升機就起飛到待命空域,利用直升機上裝備的定向設備接收飛船發射的信號,確認飛船的位置。由於是夜間搜索飛行,直升機在到達返回艙地點上空後,需要持續一段時間對返回艙的狀態、姿態,以及現場地形進行確認,隨後指揮直升機首先在附近選擇合適的地方降落,並指揮其他直升機降落。

  現場處置階段。此時地面分隊陸續趕到,按照工作流程對返回艙進行處置,主要包括外觀檢查、艙內氣體檢測、微生物檢測、有效載荷的拆卸。

  回收轉運階段。將有效載荷快速運到中科院,將返回艙運到呼市火車站再到北京交給有關單位。 

  週密準備提高回收現場處置能力

  記者:著陸場系統在完成返回艙回收任務中進行了哪些準備?

  張海東:針對這次任務的特點,我們研究確立了著陸場系統的任務目標:“精確測控、快速發現、及時處置、安全回收”,同時明確了任務要求,即快速捕獲、快速發現、快速到達、快速開通、快速處置。在此基礎上,優化完善了搜索回收流程和現場處置程式。在經過多次演練後我們發現有些程式在同一時間可以合併,有的可以並行,因此就進行了操作程式上的優化。比如當從返回艙拆卸有效載荷時,先讓一架搜索直升機到附近的大廟加油,再由另一架直升機將有效載荷運到大廟進行接力,之後運到北京。這樣既解決了直升機燃油不夠的問題,又節省了運送時間,提高了效率。此外,針對神八任務特點規律,我們制訂了相應方案和30種應急預案。

  針對夜間搜索問題,我們首先配好夜間回收設施裝具,比如為直升機上配置了接收飛船發出返回信號的定向儀,增加了夜視儀、搜索探照燈,給地面分隊增配了夜視設備,保證在顛簸不平的道路快速到達返回艙著陸現場。

  為了提高人員現場處置能力,我們先後採取人員培訓、單項訓練、系統協同演練等多種形式,積極開展針對性訓練。比如,如何能夠快速找到返回艙、確定著陸點的位置和姿態、現場快速處置、迅速有序指揮直升機降落等問題。特別是針對調度指揮程式、現場處置流程和協同工作程式反覆練習,人員崗位操作和協同配合能力大大增強。

  這次我們組織的全系統演練是歷次回收任務中最多的一次,先後組織了7次。在演練中,我們不斷發現問題,不斷研究、解決問題,從而進一步完善原有的方案、預案。

  與此同時,為了實現搜索回收規範化,我們還從組織指揮、工程流程、操作規程等方面制訂了《任務組織實施方案》《飛船返回艙著陸現場處置程式》等規範性文件,使每個人都能明確自己所擔負的任務和操作流程,從而提高完成任務的能力。

編輯:郭瑩瑩

相關新聞

圖片

本網快訊

熱點新聞

奇聞趣事

兩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