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話載人航太工程著陸場系統總設計師吳斌

時間:2011-11-16 11:27   來源:新華網

  資料圖:神舟八號與天宮一號對接中的北京航太飛控中心 秦憲安 攝 

  新華網北京11月15日電題:不管挑戰多麼艱巨,我們始終抱有堅定信心——對話載人航太工程著陸場系統總設計師吳斌 

  新華社記者王經國、田兆運、趙薇 

  執行交會對接任務的神舟八號飛船與天宮一號成功進行了兩次交會對接後,按計劃將於17日返回地球。 

  這次著陸場系統與以往有何不同?載人航太工程的發展對著陸場系統提出了哪些新要求?未來著陸場系統將有什麼樣的變化?載人航太工程著陸場系統總設計師吳斌15日接受了新華社記者專訪。 

  著陸場面臨多重考驗 

  記者:神八返回在搜救上有哪些挑戰? 

  吳斌:這次交會對接任務,對著陸場來説,提出了很多有挑戰性的要求。 

  一、飛船返回時的著陸區域擴大。由於在執行交會對接任務時,飛船軌道會有不斷的微調變化,因此落點散佈範圍增大。主著陸場加上應急區的搜救範圍是原來的三倍以上。二、搜救時效性要求提高。此前飛船返回搜救時間要求是6個小時找到,並進行處置。現在縮短為2個半小時。這主要是為了儘早給航太員提供保障。雖然這次返回艙無人,但我們完全是按照有人的狀態展開的。三、危險點增多。擴大後的搜救區域不像以前多是平坦地形,目前的著陸場範圍內有一些測風塔、風力發電設備、通信基站、深溝等,雖然落在這些地點的幾率很小,但畢竟是有風險的。四、飛船返回時間也是一個挑戰。為了確保直升機及人員安全,直升機在降落前要確認飛船落點位置、飛船姿態、返回艙散落物情況等,此外,還要確認落點的地形是否適合降落。寒冷的天氣對搜救人員及時處置返回艙也提出嚴峻挑戰。 

  針對這些問題,著陸場系統各部門制訂了詳細預案。如加強對返回艙落點預報等資訊的科學判斷,進一步精確確定著陸點的位置;對不同故障模式研判和演練;不斷熟悉地形,多次進行複雜地形夜間起降訓練。建立了正常應急兼備、空地協同的搜救模式。 

  不管我們面臨的挑戰有多麼艱巨,但我們始終抱有堅定的信心。

編輯:郭瑩瑩

相關新聞

圖片

本網快訊

熱點新聞

奇聞趣事

兩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