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唐歌實解讀天宮對接軌控策略:精度是成功關鍵

時間:2011-11-04 14:01   來源:中國新聞網

  神舟八號與天宮一號對接環接觸。(視頻截圖)

  中新網11月3日電 (謝波 郭金超)9月30日淩晨2點多,天宮一號快運作到第XXX圈時,指揮決策室內,一項重大飛控事件——交會對接前天宮一號第一次調相控制還要不要按計劃進行的技術討論如火如荼。由各系統專家組成的測控通信指揮部出現了兩種不同意見。專家們把徵求意見的目光投向北京航太飛行控制中心軌道專家,航太飛行動力學技術重點實驗室主任唐歌實。

  天宮調相控制是交會對接前的重要控制,對下一步軌控策略的選擇是否正確、天宮能否按計劃順利進入交會對接任務軌道面至關重要。

  關鍵時刻,唐歌實根據最新的空間環境參數對天宮軌道衰減進行了預測。他發現地磁活動指數和太陽輻射流量等數值非常大,太空環境複雜,對軌道的影響比預計要大得多。按照估算結果,唐歌實非常果斷地得出了結論:天宮一號要提前進行調相控制。由於參數確鑿,他的意見很快被採納。這位40齣頭的軌道專家的精彩表現,再次讓技術同行折服。

  交會對接任務,軌控難度非常大。在地面上開車,摸得著,看得見,不是難事。但要在浩渺無際的太空裏同時控制兩個飛行器,卻不是件容易的事。“精度”,是這項工作的準繩,唐歌實的“精度”來源於他深厚的理論功底和多年的實戰經驗,他用智慧為提高每一分精度而努力著。

  交會對接飛控過程異常複雜漫長,在一連串精準控制的背後,常隱藏著難以預料的危機。天宮一號先於神舟八號兩個月發射,如何控制“天宮”兩個月後和“神八”處於同一軌道面,將關係到交會對接能否成功。然而,空間環境複雜多變,太陽活動頻繁,對軌道確定和精度産生極大影響。雖然,美、俄對此已有研究,但突破關鍵技術要依靠自力更生,唐歌實感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戰和壓力。他帶領實驗室成員,開始了艱難的起步。

  他組織優勢力量對空間環境模型展開了深入分析研究,大量收集國際上相關專業部門監測資訊,開展空間環境使用參數預估。那段時間唐歌實一吃完飯就鑽進實驗室,對各種數據進行計算核對。程式、公式、數據、符號……伴隨著唐歌實在數據的海洋裏遊弋,他把思維和意志變成神奇的無形之手,進行著天地間的智慧交鋒。他和他的團隊富有創造性地對空間環境模型進行了創新。依據飛行器在太空中的不同姿態,産生的不同阻力,建立了相關的力學模型。利用了空間環境參數辨識策略、準實時大氣密度模式修正技術,突破了中長期軌道預報難題,極大地提高了軌道控制精度,為交會對接任務成功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XX月XX日到XX日,北京中心成功對天宮一號進行了4次調相控制,唐歌實用他們自己設計的軌控策略,遙指蒼穹,用一串串電波指揮“遠距離導引”、“自主控制”,11月2日,天宮、神八第一次交會對接成功,譜寫了中國航太事業又一曲頌歌。

  從載人航太到深空探測,我國航太事業的每一次發展都留下了唐歌實奮鬥的足跡。他攻克的載人航太精密定軌技術、精確控制返回技術、月球精密定軌等技術,實現了我國航太測控領域的多項重大突破。

  在不斷超越創新過程中,唐歌實也體會著奮鬥帶來的樂趣。如今,他擔負起航太飛行動力學技術重點實驗室的建設重任,他和他的團隊將目光瞄準了世界航太飛控技術新的高峰!我們期待唐歌實在決戰太空的征程上,寫下更多令人驚嘆的輝煌篇章。

編輯:郭瑩瑩

相關新聞

圖片

本網快訊

熱點新聞

奇聞趣事

兩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