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宮一號的發射演練工作正在緊張有序進行之中,而今後與之交會對接的“神舟八號”運載火箭,于9月24日傍晚到達東風航太城火車站。此舉標誌著“神舟八號”運載火箭正式進入發射場區,中國載人航太計劃空間交會對接工程進入了一個新的節點。
24日傍晚6時許,位於東風航太城北端的火車站,往日寧靜的站前廣場上停放了多輛大小車輛,不同地區的車牌照顯示,出席此次專列進場的專家、技術人員將來自多個單位。“神舟八號”能否順利飛天並與天宮一號完成空間交會對接,火箭將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因此火箭專列的運作和保衛便顯得格外重要。記者在車站也看到,從車站候車室到站臺均有多名安保人員在現場警戒。
總裝備部副部長牛紅光中將及近百名航太技術專家和科研技術人員來到站臺上,等待著專列的到來。“敬禮!”6時13分,一聲剛勁有力的聲音劃破安靜的天空,剛剛沉寂了幾分鐘的威風鑼鼓隊也幾乎在同時奏響樂聲,遠處傳來火車汽笛的低鳴……這些聲音都在向在場的人們傳遞著同一個信號——運載著“神舟八號”火箭的專列徐徐駛入東風航太城火車站,這標誌著“神舟八號”星箭正式進入發射場區,中國載人航太計劃空間交會對接工程進入了一個新的節點。
據悉,“神舟八號”火箭專列抵達東風航太城後,將於近日轉運至組裝車間進行一系列調試和組裝、檢測。
天宮一號平安出行將坐上高端發射系統
發射場“雙想”復核
——本報專訪發射場系統副總設計師周鳳廣
天宮一號發射
場系統副總設計師、總裝備部工程設計研究院院長周鳳廣在接受記者的採訪時透露,天宮一號的發射系統在技術上做了89多項改進。這些改進,為天宮一號的順利升空保駕護航。
“雙想”復核保平安
周鳳廣介紹,“復核復算、雙想歸零”是天宮一號發射前發射場系統工作人員要進行的重要工作之一。
據介紹,圍繞圓滿完成天宮一號發射任務,作為發射場系統總體研究設計單位,總裝備部工程設計研究院大力加強發射場地面設施設備“雙想”復核復算和問題歸零,不斷完善各類應急處置預案,進一步提高了發射場的綜合保障能力。針對這次天宮一號發射的任務特點,設計團隊無數次進行“雙想”復查,成立前後方技術聯動保障組,對發射平臺、電纜擺桿、加注供氣、空調和供配電等關鍵系統和設備技術狀態展開了全面復核復算梳理,確保設施設備始終處於良好狀態。
“加注+扣罩”整合復用
據悉,與之前的載人航太任務相比,首次交會對接任務的系統性、複雜性和風險性更大。圍繞交會對接和這次“天宮一號”任務的新狀態、新需求和高安全性、可靠性要求,總裝設計院和酒泉衛星發射中心一起對發射場進行了一系列技術改進。
“其中突出的主要有四個方面。”周鳳廣介紹。與以往的火箭發射不同是,此次天宮一號的發射,首先簡化、優化了測試發射流程,將天宮一號由“兩次扣罩”改進為“一次扣罩”,有效提高了測試發射效率。
天宮一號的測試與發射,還創新實現了加注扣罩整合保障模式。即發射場新建了飛船加注及整流罩裝配設施,創新採用了“加注+扣罩”整合復用的方式,省去了“天宮一號”在兩工位之間轉運的複雜工序和狀態轉換,顯著提高了流程的安全可靠性,也節省了大量建設經費。
另外,研究設計團隊還就進一步提高測髮指揮的資訊化水準進行了多項技術改進。著眼載人航太交會對接和後續任務需要,研發了新型載人航太測髮指揮監控系統,顯著提高了測髮指揮的資訊化水準,為任務組織實施提供了有力保證。
第四個技術改進就是研發了載人航太發射場系統綜合保障整合系統。利用國際領先的保障性和可靠性分析評估技術,建立了臍帶塔電纜擺桿、活動及升降平臺、加注供氣、指揮監控等70個關鍵系統的630個可靠性模型,摸清了發射場系統的可靠性水準和保障能力,安排了多項可靠性和保障性增長技術改進,大幅提升了測試發射的綜合保障能力,進一步提高了可靠性。改進89項技術更可靠。
據介紹,酒泉衛星發射中心已對載人航太發射場設施設備全面進行了檢修檢測和品質評審,完成的測髮指揮監測系統升級改造等就達66項。據周鳳廣介紹,此次為天宮一號的成功發射,僅發射場系統就有89項技術狀態發生了變化、50余項技術進行了適應性改造。
周鳳廣説,事實上,從“神七”任務以來,該院就圍繞天宮一號、神舟八號交會對接任務特點需求,對發射場地面設施設備積極開展適應性改造研究設計,對參試的1000多臺(套)設備進行了全面體檢,對50多臺(套)重要設備進行了升級論證設計,新研設計了臍帶塔電纜擺桿系統、臍帶塔整流罩空調系統和高壓混氣氣源系統等一系列關鍵系統和重要設施設備,提升了測試發射的資訊化和自動化水準,提高了發射場測試發射和技術保障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