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八飛船對接機構是難點 入軌精度提高三到五倍

時間:2011-10-31 09:42   來源:《北京日報》

  神舟八號飛船即將起航、中國首次空間交會對接即將拉開序幕之際,中國載人航太工程總設計師周建平30日接受新華社記者專訪,對這次任務的意義、中國未來空間站的建設及載人航太工程的發展進行了全面解讀。 

  對接機構是難點 

  記者:這次交會對接任務的難點在哪? 

  周建平:交會和對接是最大難點。首先,為了使神舟八號與天宮一號處於同一個軌道面,火箭發射入軌的精度要求比過去提高了三到五倍。第二,交會過程對測量、控制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不僅要保證“看得見、找得到”的精度,還要充分利用航太器軌道特點尋找能量消耗最少、最優化的控制演算法。第三,兩個航太器靠近後能不能“接得上”,從接觸、捕獲、緩衝到最終對接上,對接機構是難點。實際上,到這一步,神舟八號的使命才完成了一半,之後的組合體控制、飛船分離和返回同樣不容易。 

  高效經濟是我們的特點 

  記者:同樣是交會對接,我們的方案有哪些“中國特色”? 

  周建平:高效、經濟是我們的特點。比如天宮一號,兼顧了空間實驗室和交會對接的需求。我們本來設想先搞交會對接、再建空間實驗室,後來經過反覆論證,決定同時驗證兩項技術,不僅更經濟,也能夠提高驗證效率、縮短研製進程。因此,天宮不僅是驗證交會對接技術的平臺,還是一個空間實驗室,在軌運作期間將進行各種實驗,可以説是“麻雀雖小,五臟俱全”。 

  太空競賽不會再次發生 

  記者:在各國加大航太投入的情況下,太空競賽會不會再次上演? 

  周建平:我想,當年美蘇的太空競賽不會再次發生,但世界各國在不同領域的競爭一直存在。本著和平利用太空的目標、為人類文明發展去競爭是好事,但我們堅決反對某些利用太空作為威脅手段的企圖。我們對國際合作一直持非常積極的態度。一方面,我們通過開展載人航太活動為人類文明發展作出中國應有的貢獻,另一方面,我們的航太活動歡迎其他國家參與,我們也願意參加國際航太合作。 

  中國近20年花費不及美國一年投入 

  記者:與其他航太大國相比,中國航太的規模和投入如何? 

  周建平:近年來,美國NASA每年的預算大概在170億到180億美元,超過一半用於載人航太,俄羅斯不斷加大投入,歐洲和日本也保持了平穩發展的態勢。我國載人航太發展近20年來,花費約為350億元人民幣,不及美國一年的投入。中國航太目前的規模是適度的,並沒有超越國家經濟和社會發展的需求,而是腳踏實地一步步按照科學規律辦事。 

  我們與航太強國還有差距 

  記者:中國航太在國際上達到了什麼水準? 

  周建平:美國和俄羅斯無論從航太的成果、門類還是規模來説都很強,我們在運載能力、空間應用等方面與航太強國還有差距。比如,目前世界主流火箭的運載能力已達到了20噸級,而我們到地球LEO軌道的運載能力還不足。因此,我們正在發展長征五號,這枚火箭研製、發射成功後,我們在火箭運載能力上才能與國際先進水準相當。(據新華社酒泉10月30日電)

編輯:郭瑩瑩

相關新聞

圖片

本網快訊

熱點新聞

奇聞趣事

兩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