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近身經百戰的“老航太” 攻克多項航太重大課題

時間:2011-11-07 09:23   來源:中國新聞網

  中新網11月4日電 當天宮一號與神舟八號再次完美對接的那一刻,在媒體聚光燈下,一張張年輕的面孔歡呼雀躍,這一刻,在他們身後不遠的地方,指揮決策臺前51歲的北京航太飛行控制中心總工程師、交會對接任務測控通信系統技術總負責,童斌靜靜地坐在那裏欣賞著這一切,同時也進入了記者的視野——黑髮中透出幾縷銀絲,近視鏡藏不住那一雙時常熬夜而佈滿血絲的眼睛,疲憊的臉上流淌著欣慰的笑容。

  這位身經百戰的“老航太”,曾經先後參與了東方紅衛星測控任務和海事衛星對外測控任務。我國航太事業發展的里程碑——載人航太、探月工程飛控技術飛躍中,融合著童斌幾十年的貢獻。

  這一刻,對他來説意義非凡。二次交會對接的成功,已無可辯駁的事實證明,北京中心測控應用二代軟體系統經受住了實戰的考驗,為我國航太多任務、多目標飛控提供了穩定可靠的保障。為了這一刻,童斌帶領他的團隊整整奮鬥了四個年頭。

  回想起攻關的日日夜夜,童斌感慨萬千。成功背後,是他和同事們“苦中作樂”的艱辛付出。

  進入21世紀,世界各強國都在大力發展航太科技,對宇宙空間的爭奪愈演愈烈。作為我國載人航太和深空探測飛行控制中心,實現多任務並行,多目標協同測控已成為必然趨勢。北京中心現有軟體平臺已無法適用於多任務、多目標測控的需要,如果沒有一套安全穩定高效的軟體系統平臺作保障,再高的測控水準、再精密的測控精度、再完美的控制方案都毫無意義。

  然而,打破常規、推陳出新談何容易!研製出一套全新的軟體平臺至少要預測到我國航太發展10年乃至20年測控任務需求,面對“看不見、摸不著”的需求,還要想方設法實現它,更是難上加難。

  童斌和他的同事們開始了艱苦的攻關。搞軟體的人都知道,需求不明確,將無法開展應用軟體的開發工作。他們深入各個系統調研,僅是分析需求就用了大半年的時間。

  作為總師,童斌的嚴謹是出了名的。“軟體開發是一項非常大的系統工程,沒有任何環節是可以馬虎過去。我們做工作就要抓兩頭,一是抓頂層,再則是抓細節。”作為總師,每一個模組從設計、開發、測試、評測,他都親自把關。對於關鍵性數據、關鍵性結論,不僅要看、要問、要審,有的還要查看原始數據。只要事關品質的事,他不管別人是否接受,絕不通融,絕不含糊。在一次任務前的軟體第三方評測過程中,測試人員通過強度容錯測試發現了一個小問題,技術人員有點不以為然,認為只是一個不會對任務産生影響的小問題。“軟體是基礎。要讓飛行器在太空安全運作,我們提供的每一個數據,每一份報告,都必須經得起推敲和考驗!”童斌斬釘截鐵的説。他讓技術人員對這個問題進行了修改,出據了詳細的歸零報告,並且要求參試人員舉一反三。同事們都説,童總就是一道最過硬、最嚴密的“品質關卡”。

  整整四個春夏秋冬,他們沒有假日,沒有白天黑夜的幹。最終研製出了具有上千個模組和200萬行源程式的飛控軟體系統,不但設計了雙伺服器單數據庫的監控顯示架構,實現了多任務支援功能,提供了多樣化的實時顯示、實時查詢和實時分析功能。而且設計了以數據庫為核心的數據管理模式,實現了數據實時入庫、實時分析和實時查詢,使測控應用軟體成為一種全新類型的任務平臺,支援多型號、多目標和各層次人員的各類任務需求,為飛行器鋪設了一條安全、暢通、高效的資訊高速公路。

  1996年以來,他挑起了載人航太、深空探測飛控總體技術狀態把關、軟硬體系統建設等重任,相繼攻克了遙控標準設計及原型系統開發試驗飛船控制計劃自動生成技術、航太飛控數據處理支援平臺、神舟七號多目標控制體系設計及飛控協同控制等多項重大課題。

  和很多視工作為生命的人一樣,童斌很少顧及自己的家庭。他的妻子是一名優秀人民教師。他們曾經有過8年“牛郎織女、天各一方”的生活。相聚一起的生活讓他們倍感珍惜,妻子非常支援他的工作,用柔弱的肩膀支援家庭的重荷,為他撐起一片寧靜的天空。

  歲月流逝,童斌的頭髮又熬白了許多,看到當年他眼中的孩子們已成長為航太飛控領域的中堅力量,他由衷的感到欣慰。“老帥不言倦”,他仍在拼搏,仍在熬夜,眼中的血絲也依然挂著。(作者 謝波)

編輯:郭瑩瑩

相關新聞

圖片

本網快訊

熱點新聞

奇聞趣事

兩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