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赤誠架起登天雲梯

時間:2011-10-31 10:36   來源:新華網

  用赤誠架起登天雲梯 記酒泉衛星發射測試站航太測發總體室參試群體

  新華網酒泉10月30日電

  田兆運、王經國、丁述成

  深秋的戈壁大漠,一片金黃。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的載人航太發射場,船箭塔組合正靜待騰飛。一群測發人正緊張而有序地忙碌著,他們就是發測站航太測發總體室一群年輕的科技人員。

  妙手去“頑疾”

  “我們室,平均年齡30歲。”走進一室,室主任李兵告訴記者。

  交會對接任務中,平臺組組長曹志強擔任運載火箭捷聯慣性測量組合測試指揮。

  一套慣組的原始測試數據就有上萬個,解算後的數據也有1000多個,測試時還要用手動計算器進行人工復核,工作量可想而知。

  慣組人員按流程用手持計算器計算復核慣組的電腦數據時,曹志強發現電腦計算的結果與手算結果不一致。

  “難道是手動計算出錯了?”帶著疑問,曹志強又組織一、二崗人員進行了多次手動復算,證明手動計算結果沒有問題。

  緊接著,他們又對電腦計算程式中的公式進行了反查,結果發現電腦程式公式中有一個疏漏。

  曹志強隨即對電腦軟體中的計算公式進行了修改,問題迎刃而解。

  一次,在發射一個重要目標時,由於一個小故障導致火箭儀器艙艙門上邊框變形,在發射前負40分鐘時無法關閉。

  “發射在即,如果處理不及時,將會導致發射推遲,必須馬上進行處理。”發現問題後,箭上控制組組長吳增強迅速指揮儀器艙操作手用綢布將瞄準玻璃表面進行保護後,由二崗工作人員用銼刀對艙門上沿內側進行銼修,並根據銼修情況進行封艙處理,保證了發射按時進行。

  青春著華章

  27歲的龍翔畢業于清華大學精密儀器與機械學專業。2009年研究生畢業後,他毅然擔當起了搭建登天雲梯的重任。

  去年下半年,單位立項進行《改進型CZ-2F火箭航太發射一體化倣真訓練系統》課題研發。年輕的龍翔在課題中承擔了火箭故障檢測系統儀器艙、整流罩兩個重要項目的開發工作。

  火箭故障檢測系統承擔著在火箭異常狀況下及時完成航太員有效逃逸的使命,是航太員的“生命保障系統”。

  研發過程中,某衛星任務正處於緊張測試階段,龍翔不但要參加衛星任務,還要抽時間進行課題研發。他白天晚上連軸轉,一人當成兩人用,為了加快研發進度,龍翔主動放棄了休假,就連春節七天假期,他也只休息了半天。

  一分耕耘,一分收穫。在龍翔的不懈努力下,課題研發工作順利完成,但由於長時間的分離和工作性質等原因,相戀多年的女友和龍翔的戀愛關係卻走到了盡頭。

  誰説女子不如男

  在發射場,許多戰友這樣評價阮燕美:“生活中,她是一個略帶羞澀、靦腆、不善言辭的弱女子;工作中,她卻是一個果敢、嚴肅、一絲不茍的優秀指揮員。”

  從年初至今,阮燕美已經擔任了三次衛星任務的總體網系統指揮。

  那是火箭系統第二次總檢查。阮燕美目不轉睛地監視著電腦螢幕上急速閃動的數據。就在這時,她突然發現,遙測站點的幀計數停止不動了!她快速查看任務管理器並重啟電腦,故障仍在繼續。她立即向上級彙報,並著手撰寫問題現象彙報材料。經過認真分析,指揮所確定電腦染了病毒。當晚,阮燕美和戰友們忙到淩晨3點才完成殺毒工作,為任務的順利實施贏得了寶貴時間。

  交會對接任務的一次測試過程中,由於前期連續工作加上連日奔波,本來已經患病的阮燕美沒顧上及時醫治,導致體力嚴重透支,最後暈倒在了天宮任務的測試現場……

  了解劉帝英的人都説,她是一個典型的“女強人”。一米七左右的個頭,留著運動型短髮,説話快人快語,走路風風火火,既充滿陽光,又平凡質樸。這是劉帝英給記者的第一印象。

  發射場動力系統配氣臺手閥全部需要人工操作,氣管充氣時嗓音大,工作條件艱苦。劉帝英在這個崗位上一幹就是11年。

  遙八火箭進行控制系統氣脫電路檢查測試時,氣脫指令發出後,劉帝英發現一級助推器脫落正常,而二級氣脫管路壓力錶表針卻紋絲不動。

  突如其來的變故令在場的人員驚呆了,劉帝英卻臨危不亂,指揮大家按排故六步法走,保持好狀態,並立刻向指揮彙報故障現象。經過一番科學的檢測和分析後,她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一級和二級脫落指令為同一信號,故障應該在二級脫落電磁閥未動作上。”

  電磁閥更換後,令人欣慰的一幕出現了——二級七管連接器脫落正常,大家臉上露出了笑容。

編輯:郭瑩瑩

相關新聞

圖片

本網快訊

熱點新聞

奇聞趣事

兩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