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預計2020年可建成國際空間站

時間:2011-09-22 15:31   來源:北京科技報

點擊進入下一頁

天宮一號模型

點擊進入下一頁

  未來國家計劃航太任務 

  在對接時,需要兩個航太器的軸線在同一條直線上,並且相對速度要接近0。這個難度是非常大的,因為兩個航太器的速度都很快。就像是地面的兩輛急速飛馳的跑車,要讓它們的距離必須一直保持在1米左右,這是非常不容易做到的。 

  在2009年的春節文藝晚會上,給人印象最為深刻的節目之一莫過於我國自主研發的“天宮一號”飛行器模型閃亮登場。隨著我國航太技術水準的不斷提高,太空空間站也逐漸揭開了神秘面紗。 

  “天宮一號”目標飛行器設計重量為8噸。根據規劃,中國將在2010年發射。“天宮一號”實際上是空間實驗室的實驗版。之後,我國將發射神舟八號。“神八”是一艘無人的神舟飛船,與“天宮一號”進行無人自動對接試驗。2015年前,我國將再陸續發射“天宮二號”、“天宮三號”兩個空間實驗室。 

  中國為什麼要耗費大量的人力和財力建造自己的空間站?對這個問題,北京大學地球與空間學院焦維新教授告訴《北京科技報》:“造船是為了建立空間站,建站是為了科學實驗,這就是我國自主建立空間站的原因。”飛船在太空飛行一般是在一週左右,它所能進行的科學實驗無論是從內容還是時間上都是有限的。只有空間站可以長時間的在太空中運作。這樣,我們就可以做各式各樣的科學實驗,還有進行太空産品的開發研製。” 

  中國工程院院士張履謙表示,空間站是航太事業發展的一個必然趨勢,它代表了一個國家的航太國力。如果我們現在不去掌握這項技術,等到需要使用空間站時再來建造就會落後了。 

  “‘天宮一號’建成後,可以用來進行科學實驗、生産、太空觀測、偵察、在太空中儲備物質等多種用途。在對地觀測方面,當地球上發生地震、海嘯或火山噴發等事件時,空間站上的航太員可以及時調整遙感器的各種參數,以獲得最佳觀測效果。” 

  除此而外,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地球和空間科學系胡友秋教授認為,“天宮一號”的建立可以為我國帶來很大的經濟價值。比如在太空育種方面,就可以培育出很多各種各樣的蔬菜,對農業會有很大的好處;在工業方面,還可以製造出在地球上製造不出來的材料;另外,還有導航,比如GPS定位可以大大方便人們的出行,但是如果不借助空間站就無法實施。

編輯:郭瑩瑩

相關新聞

圖片

本網快訊

熱點新聞

奇聞趣事

兩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