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舟四號

時間:2011-10-31 10:30   來源:新華軍事

  2002年12月30日淩晨,神舟四號飛船在酒泉載人航太發射場發射升空,該飛船是在神舟一號、神舟二號、神舟三號飛行任務成功的基礎上,經進一步完善研製而成,其配置、功能及技術狀態與載人飛船基本相同。  

  一、任務執行情況簡介 

  神舟四號飛船于2002年12月30日淩晨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載人航太發射場發射升空,按預定計劃在太空飛行了6天零18小時,環繞地球108圈。飛行在軌運作期間,廣大參試人員團結協作,精心測控,努力確保飛船安全飛行和回收成功。北京航太指揮控制中心統一調度分佈在三大洋的四艘“遠望”號航太測量船及有關地面測控站,對飛船進行持續跟蹤、測量與控制。飛船在太空成功地實施了太陽能帆板展開、軌道機動、姿態確定等數百個動作,成功實施變軌,並進行了兩次軌道維持。  

  2003年1月5日晚上,當神舟四號飛船環繞地球運作107圈飛臨南大西洋海域上空時,在那裏待命的“遠望三號”航太測量船向其發出了返回命令。飛船隨即建立返回姿態,返回艙與軌道艙分離,制動發動機點火,開始從太空向地球表面返回。飛船進入距地面80公里的大氣層後,以每秒約8公里的高速飛行,與大氣層劇烈摩擦,返回艙表面産生電漿層,形成電磁遮罩,與地面暫時中斷了聯繫。飛船剛飛出“黑障區”,擔負飛船回收任務的西安衛星測控中心著陸場站及時發現了目標。之後,按照預定的程式,飛船平穩地在內蒙古中部飛船著陸場場區著陸,搜救人員對飛船返回艙進行了回收。

  圖:神舟四號順利返回 

  神舟四號飛船是第四艘無人飛船,由推進艙、返回艙、軌道艙和附加段組成。飛船總長約7.4米,最大直徑2.8米,總品質7794公斤。在推進艙和軌道艙的II、IV象限各安裝一個太陽電池翼,推進艙的兩個太陽電池翼總面積24.48平方米,展開後的翼展寬度約17米。軌道艙的兩個太陽電池翼總面積12.24平方米,展開後的翼展寬度約10.4米。神舟四號飛船配置有13個分系統及供配電與電纜網。結構與機構分系統保證飛船的構型,併為航太員提供生活的結構空間。 

  神舟四號飛船是我國載人航太工程第三艘正樣無人飛船,除沒有載人外,技術狀態與載人飛船完全一致。在這次飛行中,載人航太應用系統、航太員系統、飛船環境控制與生命保障分系統全面參加了試驗,先後在太空進行了對地觀測、材料科學、生命科學試驗及空間天文和空間環境探測等研究項目;預備航太員在發射前也進入飛船進行了實際體驗。飛船在軌飛行期間,船上各種儀器設備性能穩定,工作正常,取得了大量寶貴的飛行試驗數據和科學資料。 

  神舟四號飛船搭載的設備中,除了大氣成分探測器等19件設備已經參加過此前的飛行試驗外,其他的空間細胞電融合儀等33件科研設備都將是首次“上天”。一場籌備了10年之久的兩對“細胞太空婚禮”也將在飛船上舉行,一對動物細胞“新人”是B淋巴細胞和骨髓瘤細胞,另一對是植物細胞“新人”——黃花煙草原生質體和革新一號煙草原生質體。專家介紹説,在微重力條件下,細胞在融合液中的重力沉降現象將消失,更有利於細胞間進行配對與融合這些“親熱舉動”,此項研究將為空間制藥探索新方法。

編輯:郭瑩瑩

相關新聞

圖片

本網快訊

熱點新聞

奇聞趣事

兩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