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舟七號

時間:2011-10-31 10:17   來源:新華軍事

決戰太空——中國人成功完成第一次太空行走

圖1:航太員與家人進行私密通話

圖2:航太員正在進行出艙活動

航太員翟志剛在神舟七號載人航太飛行任務進行出艙活動

  一、任務執行情況

  2008年9月25日21時10分:神舟七號飛船搭載三名航太員發射升空。21時30分:飛船正常入軌。22時07分:神七升空後第一次在軌和出艙活動空間環境預報——空間環境平靜,對飛船的在軌運作是安全的。23時19分:在神舟七號飛船飛行第二圈過程中,航太員翟志剛首次從飛船返回艙進入軌道艙開展工作。

  9月26日4時04分:神舟七號飛船成功變軌,由橢圓軌道變成近圓軌道。10時20分:航太員開始組裝測試艙外航太服。21時47分:“飛天”和“海鷹”兩套艙外航太服均組裝完成。21時59分:航太員翟志剛與飛控中心試驗天地對話。22時25分,航太員開始穿個人裝備。23時36分:翟志剛著中國自主研發的“飛天”艙外航太服在太空首次亮相。 

  9月27日13時57分:返回艙艙門關閉,航太員開始進行出艙前準備工作。15時30分:艙外服氣密性檢查正常,氣壓閥檢查正常。15時48分:指控中心批准軌道艙開始泄壓。神七軌道艙開始進行第一次泄壓。14時:神七飛行任務總指揮部決定:翟志剛為出艙航太員,劉伯明在軌道艙支援配合翟志剛出艙,景海鵬值守返回艙。16時17分:神舟七號和北京飛控中心對話,飛船運作正常,航太員表示感覺良好,航太員吸氧排氮結束。16時22分:航太員穿好艙外航太服。16時24分:出艙活動重要步驟均已結束。航太員吸氧排氮、泄壓工作準備完畢。16時26分:軌道艙開始第二次泄壓,當艙內氣壓降至2千帕時可滿足航太員出艙條件。16時39分:在劉伯明、景海鵬的協助和配合下,中國神舟七號載人飛船航太員翟志剛順利出艙,實施中國首次空間出艙活動。16時48分,翟志剛在太空邁出第一步,中國人的第一次太空行走開始。16時58分:北京航太飛控中心發出指令:“神舟七號,返回到軌道艙”。16時59分:翟志剛進入軌道艙,並完全關閉軌道艙艙門,完成太空行走。15時01分:軌道艙關閉正常。19時24分:神舟七號飛船飛行到第31圈時,成功釋放伴飛小衛星。這是中國首次在航太器上開展微小衛星伴隨飛行試驗。20時16分:伴飛衛星完成對神舟七號的20分鐘拍照,圖像十分清晰。21時45分:神舟七號上的三位航太員與家人進行天地通話。

    9月28日11時06分,航太員換好艙內航太服。11時16分許,三名航太員穿艙內壓力服,做返回準備。返回控制數據將注入飛船。11時46分許,返回控制數據已注入飛船。12時51分許,神舟七號返回艙艙門關閉,神七返回階段開始。16時51分,北京飛控中心宣佈飛船進入正常返回軌道。17時12分,推進艙和返回艙成功飛離。17時20分,神舟七號飛船飛入中國上空。17時20分許,返回艙降落傘打開。17時21分,飛船進入黑障區,與地面指控中心的通信暫時中斷。17時22分許,飛船進入主著陸場上空。17時24分許,飛船飛出黑障區。17時36分,神舟七號完成載人航太任務,返回艙順利著陸。18時22分許,航太員翟志剛成功出艙,18時23分許,航太員劉伯明、景海鵬成功出艙。

  二、神舟七號任務的六大技術創新與突破

  神舟七號載人航太飛行任務的主要目的是突破和掌握航太員出艙活動技術,與“神五”、神六”任務相比,技術上主要突破了載人飛船氣閘艙、艙外航太服和航太員地面訓練等關鍵技術。

  一是氣閘艙與生活艙一體化設計技術。軌道艙進行了全新的設計,兼作航太員生活艙和出艙活動氣閘艙,增加了泄復壓控制功能、出艙活動空間支援功能、艙外航太服支援功能、出艙活動無線電通信功能、艙外活動照明和攝像功能、出艙活動準備期間的人工控制和顯示功能等。

  二是出艙活動飛行程式設計技術。在出艙活動飛行程式設計上,考慮運作軌道、地面測控、能源平衡、姿態控制、空間環境適應性等多種約束條件,通過合理、優化配置飛船的資源,設計出具備在軌飛行支援出艙活動的程式平臺。

  三是中繼衛星數據終端系統設計及在軌試驗設計技術。神舟七號飛船裝載了我國中繼衛星系統的首個用戶數據終端系統,進行了國內首次天地數據中繼系統數據傳輸試驗。

  四是航太産品國産化技術與應用。對部分關鍵器件、組件採用了國産化産品,對於促進航太科技,帶動我國相關科學技術進步,發展自主創新型科技具有重要意義。

  五是載人飛船3人飛行能力設計與應用技術。按照3人人體代謝指標設計、配置了環境控制設備,提供可容納3名航太員生活和工作空間,設計了3人指揮、操作、協同關係程式。

  六是伴飛衛星釋放支援及分離安全性設計技術。為伴飛衛星提供了釋放平臺和釋放能力,解決了伴飛衛星釋放後對飛船的安全性影響問題。 

編輯:王偉

相關新聞

圖片

本網快訊

熱點新聞

奇聞趣事

兩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