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大關節點考驗神八與天宮一號交會對接

時間:2011-11-02 08:34   來源:新華網

  在天宮一號目標飛行器升空32天之後,神舟八號飛船踏上了赴約之路。他們的太空牽手,將完成中國載人航太工程的首次空間交會對接。

  中國載人航太工程中的這重要一步,面臨著哪些關節點上的考驗?

  關節點一:遠距離導引——千萬里的追尋

  “拋整流罩”“船箭分離”“太陽帆板展開”……隨著飛控大廳內指揮調度員的一個個密碼,神舟八號向著在太空中以倒飛姿態飛行的天宮一號目標飛行器不斷靠近。

  飛船入軌時,兩個飛行器相距近1萬公里。迢迢星河,如何飛渡?

  國內7個測控站、3個飛控中心、3艘遠洋測量船、國外5個測控站、3個國際聯網合作站,再加上太空中的兩顆中繼衛星,組成了陸海天基“三位一體”的載人航太測控網,為神八和天宮一號的約會之旅全程保駕護航。

  第5圈,在遠望六號和天鏈一號02星覆蓋區,神八近地點抬高到260公里;

  第13圈,神八接受數據指令,與天宮一號進入同一軌道面;

  第16圈,在遠望五號和天鏈一號01星覆蓋區,神八遠地點抬高到330公里;

  第19圈,在天鏈一號02星覆蓋區,神八近地點抬高到330公里,進入圓形軌道;

  第24圈,在天鏈一號01星覆蓋區,神八軌道進行組合修正……

  距離在一點一點縮短,在天宮一號後下方約52公里處,神八穩穩地捕獲了自己的目標,開始自主導航。

  專家解讀(測控通信系統總設計師錢衛平):

  從過去的單目標到這次任務的兩個高速飛行的目標,測控體制面臨很大挑戰。天地之間協同配合,共同完成控制任務,是這次任務的一個亮點。在神舟飛船“追尋”天宮一號的漫漫征途中,如果飛船在52公里處仍不能與天宮一號建立正常聯繫,地面控制系統就需進一步將其導引至距目標飛行器5公里遠的位置。

  關節點二:自主導引——一步步靠近

  神八飛船到達天宮後下方約52公里位置之後,轉入自主導引控制。在正常情況下這意味著,能不能找到天宮一號並順利對接,就得靠神舟八號自己的“慧眼”了。

  這一關節點分成三個階段:尋的段、接近段、平移靠攏段。通過自主導引從52公里處到達天宮後下方5公里處,神舟八號就完成了尋的任務。然而,看上去短短的5公里並不容易,它將在5公里、400米、140米和30米處進行4次“剎車”,等到測控通信系統對兩個飛行器狀態進行監視檢查、確認不會“撞車”之後,才能繼續向天宮一號慢慢靠近。

  專家解讀(測控通信系統副總指揮陳宏敏):

  5公里是“被動安全”距離,飛船隻要關了發動機就不會與目標飛行器相撞。但5公里以內不夠安全,發生問題必須緊急制動,撤離到安全距離之外。因此,5公里距離內設置的4個停泊點既是為了切換控制模式、把軌道調整到理想位置,也是控制上的備份措施。一旦出現問題,飛船可以通過地面控制撤離到上一個停泊點等待故障處置。這時的神八飛船就像等待進港的輪船。

  關節點三:牽手對接——祖國上空的相擁

  從對接機構接觸開始,神八飛船與天宮一號要在15分鐘內完成捕獲、緩衝、拉近和鎖緊四個過程,最終實現兩個航太器之間的剛性連接,形成組合體。至此,第一次交會對接任務結束,而這15分鐘內的大部分事件,是在中國上空完成的。

  專家解讀(飛船系統總設計師張柏楠):

  這一切,都是通過安裝在飛船與目標飛行器上的對接機構來完成的。這是我國目前最複雜的空間機構,由上萬個零部件組成。這次的對接機構是我國歷時十幾年完全自主研發的。天宮一號和神八飛船兩個高速飛行的飛行器的重量都很大,要精確對接上並完成密封,稍微刮擦都會影響飛行器姿態,可能造成嚴重後果。 

  關節點四:組合飛行——通道建立

  第一次對接完成後,天宮一號與神舟八號以組合體飛行模式飛行。在此期間,對組合體的控制通過天宮一號完成,神舟八號處於停靠狀態。組合體在軌飛行12天左右,將擇機進行第二次交會對接試驗。

  專家解讀(空間站系統副總設計師徐小平):

  兩個飛行器品質不同,飛行中控制模式不同,它們的組合飛行肯定比一個飛行器單獨飛行難。飛船在對接完成後轉入停靠狀態以延長壽命,這時飛船的能源、大氣環境等由天宮提供支撐。組合體內部環境的統一控制是未來載人空間站運作的重要技術。雖然因無人參與,這次試驗對大氣環境不進行驗證,但兩個飛行器之間的通道是否暢通至關重要。

  關節點五:再度牽手——確認交會對接技術

  組合體飛行12天后,對接機構解鎖,兩個飛行器分離,神舟八號飛船撤離至相距天宮一號目標飛行器140米處停泊,按程式進行第二次交會對接,再次構成組合體。

  這一階段的目的是再次驗證交會對接技術及對接機構等部件工作的可靠性與穩定性。

  專家解讀(飛船系統總指揮尚志):

  兩個飛行器能不能正常分離,與能不能對接一樣重要。一旦無法分離,未來載人航太器上的航太員就可能面臨巨大風險。因此我們設置了三種安全措施保證分離。二次對接的意義則在於確認此項技術的可靠性,也是為未來的神九、神十載人打基礎,這一做法有其合理性、經濟性,但同時也存在風險。

  關節點六:飛船返回——神八完成使命

  與天宮一號二次分離後,神舟飛船將由倒飛轉入正飛狀態,進入後續的正常飛行與返回階段。期間會根據軌道運作參數情況做一次軌道維持,保證飛船返回的升交點能夠正常,以便於安全降落。

  飛船返回再入大氣層後,將降落在內蒙古主著陸場區。

  至此,中國首次空間交會對接任務全部完成,神八飛船完成了它的歷史使命。

  專家解讀(著陸場系統總設計師吳斌):

  雖然這次交會對接任務是無人飛行,卻是為下一步進行有人交會對接做準備的,所有八大系統均按有人狀態備戰,著陸場系統也不例外。這次任務對搜索回收時間要求更加嚴格,返回艙正常返回著陸情況下,搜索回收要在兩個半小時之內完成,彈道式返回到主著陸場擴大區時,必須在12個小時之內完成搜索回收任務。(記者田兆運、李宣良、白瑞雪、王經國、黎雲參與采寫)

編輯:郭瑩瑩

相關新聞

圖片

本網快訊

熱點新聞

奇聞趣事

兩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