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平詳解天宮一號/神舟八號空間交會對接的優勢與風險

時間:2011-09-29 10:23   來源:新華網

圖表:天宮一號將在29日—30日之間擇機發射 新華社記者 王永卓 編制

  新華網酒泉9月28日電(記者徐壯志、王玉山、李惠子)28日下午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舉行的新聞發佈會上,中國載人航太工程新聞發言人武平説,空間交會對接主要有三方面作用:一是用於大型空間設施的建造、運作和維修;二是用於為長期在軌運作的空間設施提供物資補給、人員運輸和空間救援;三是用於登月和深空探索等航太任務。

  中國的交會對接試驗在經濟、技術方面更具優勢

  空間交會對接是追蹤飛行器和目標飛行器在預定的空間軌道交會,並在結構上連成一體的過程。交會對接技術與載人天地往返技術、航太員空間出艙活動技術是載人航太發展的三項基本技術。

  武平説,與美、俄早期交會對接試驗相比,中國專門研製了天宮一號目標飛行器,在技術、經濟等方面更具優勢:一是目標飛行器可支援多次交會對接,減少發射次數。二是目標飛行器按我國後續的空間實驗室要求設計,可在完成交會對接任務的同時,驗證空間站部分關鍵技術。三是還可同時開展空間科學實驗和技術試驗。

  首次交會對接有四大難點

  武平説,與載人航太工程前期任務相比,首次交會對接任務具有4個方面的難點:

  一是技術要求高。發射神舟飛船的運載火箭入軌精度指標比工程前期有大幅提高;載人飛行器在軌壽命要求大幅提高。

  二是新技術採用多。突破了運載火箭高精度迭代制導技術,組合體控制和管理等技術。

  三是驗證難度大。儘管做了大量地面倣真和驗證試驗,但由於受地面環境和試驗條件限制,部分新研設備在空間環境下的功能、性能指標無法得到全面真實驗證,尚需通過飛行試驗考核。

  四是組織實施更為複雜。這次任務持續時間長、發射次數多,整體性、時效性和關聯性強,交會對接過程關鍵事件多、決策點多,對任務組織指揮、各系統協同工作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挑戰。

編輯:李丹

相關新聞

圖片

本網快訊

熱點新聞

奇聞趣事

兩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