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宮之路美麗艱險 交會對接任重道遠

時間:2011-09-29 22:52   來源:新華網
    新華網北京9月29日電(新華社記者白瑞雪、李宣良、田兆運、黎雲)天宮一號準確發射入軌,揭開了天宮一號/神舟八號交會對接任務的序幕。作為中國載人航太飛行器家族中的全新成員,在未來兩年的在軌飛行中,天宮一號將肩負起先後與神舟八號、九號、十號飛船進行交會對接的使命。它們在茫茫太空裏劃出的軌跡,將在我國載人航太飛行史冊上寫就新的篇章。

  然而,無論是對於中國載人航太工程還是對於這次交會對接任務而言,天宮一號的順利發射僅僅意味著萬里長征邁出了第一步,輕言成功為時過早。在這歡慶的時刻,我們需要以科學、客觀、冷靜的心態,眺望天宮與神舟的交會對接之路。

  這是一條美麗之路。交會對接技術與載人天地往返技術、航太員空間出艙活動技術一起,構成了載人航太發展的三項基本技術。突破和掌握這一技術是建設載人空間站的基礎和前提,對於實現我國載人航太工程“三步走”發展戰略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飛船從無人到有人,航太員從一人到多人,飛行時間從一天到多天,航太員活動範圍從艙內到艙外……從1999年起,我們見證了神舟的每一次壯麗起飛,見證了中國載人航太工程穩步前進的一步步階梯。今天,我們又將開始憧憬神舟飛船與中國第一個空間實驗室在300多公里高度相遇的迷人時刻。

  這是一條探索與追趕之路。40多年前,美、俄等國家就掌握了交會對接技術;13年前,由16個國家參與的國際空間站第一個艙段升入太空。作為後來者,中國在這一領域差距仍然很大,中國的空間站技術仍處於起步階段。

  在探索中進步,在追趕中發展。雖然天宮一號的發射只是中國努力縮小差距的又一次實踐,中國的載人航太事業卻從一開始就擁有走向世界的胸懷。正如中國載人航太工程總設計師周建平所言,中國的空間站,不僅是中國的國家級太空實驗室,也會敞開大門為世界各國科學家提供平臺,為世界科學進步、為人類文明發展做出貢獻。

  這是一條充滿挑戰與風險之路。天宮一號的發射,是在今年以來美國、俄羅斯等國衛星發射相繼發生失誤、我國航太也發射失利的背景下實施的。據統計,1990年以來,世界航太發射1600多次的成功率約為93.7%,其中中國航太近130次發射成功率約為94.4%。

  空間飛行器交會對接是航太領域公認的技術難關,國際上已經進行的交會對接任務也非一帆風順。我們相信,勇於面對風險、嚴於控制風險的中國航太人能夠把風險降到最低,把我國航太事業推向新高度。
編輯:陳寧

相關新聞

圖片

本網快訊

熱點新聞

奇聞趣事

兩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