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宮一號發射將首次實現自動點火 精確到毫秒

時間:2011-09-29 09:44   來源:《新京報》

  ■ 天宮一號簡介

  天宮一號目標飛行器是目前我國研製的最大的載人航太器,也是我國首次研製發射的低軌道長壽命空間飛行器。全長10.4米,最大直徑3.35米,起飛品質約8.5噸,設計在軌壽命2年。

  構成:由實驗艙和資源艙構成,實驗艙有效使用空間約15立方米,可滿足3名航太員在艙內工作和生活需要,前端安裝被動式對接機構,可與飛船實現對接。資源艙為空間飛行提供動力和能源。

  天宮一號發射前最後聯合演練順利完成來源:東方寬頻所屬欄目:東方新聞

  任務:

  1.天宮一號目標飛行器作為交會對接的目標,與飛船配合完成空間的交會對接任務。

  2.實現飛船和天宮一號目標飛行器對接完成後的組合體的控制和管理。神舟八號和天宮一號實現空中的交會對接後,兩個飛行器合成一個飛行器,要實現能源、資訊、熱環境、姿態、軌道控制等的整體控制和管理,這項任務由天宮一號承擔。

  3.實現航太員的在軌駐留、生活和工作,為航太員提供在組合體內工作生活所需的基本條件。

  4.進行空間技術試驗,為未來空間站的建造進行先期的技術驗證。

  意義:

  實施空間交會對接任務,突破和掌握交會對接技術,是建設載人空間站的基礎和前提,對於推進載人航太事業持續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國慶假期肉眼可睹“天宮”芳容

  用肉眼看和星星差不多;北京天文館將在網站、微博公佈相關資訊,指導公眾觀測

  本報訊 (記者仲玉維)昨日,北京天文館館長朱進介紹,儘管今晚在北京無法遠望到“天宮一號”的容貌,但在1至2天后,在國慶假期,“天宮一號”的軌道有了固定的位置和一定的高度,在北京也有機會觀測到。

  天氣影響北京難以觀測

  朱館長介紹,由於“天宮一號”從酒泉發射升空後,會向東方繞地球運動,除了酒泉附近的人們將一飽眼福外,包括內蒙古、山西、河北、山東等省份都可以進行觀測。

  “當天要想看天宮一號發射,北京的朋友可以最近選石家莊,不過目前看,由於天氣不大好,不適合觀測。”朱進説。

  任何地方都有機會看到

  茫茫星空,還有那麼多衛星,怎樣辨別哪一顆是“天宮一號”呢?朱進館長解釋説,“天宮一號”與星星不同的是,它不斷在運動;為了區別於其他衛星,事先必須知道“天宮一號”的精準位置。

  “我們是可以精準地計算出天宮一號幾點幾分幾秒的位置,是絕對精確的位置,有相應的經緯度和坐標。相關資訊將在網站和微博公佈,對公眾觀測進行指導。”朱館長説,只要告知其周邊其他星星的位置,公眾就能觀測到。

  不僅在北京,因為“天宮一號”要在天上飛行兩年時間,任何一個地方的人都有機會看到它。“據我判斷,人們用肉眼就能看到,應該和星星差不多。”他説,由於“天宮一號”本身比較小,不是那麼亮,跟國際空間站比,肯定要小得多。去郊區觀測效果會更好一些。

  朱館長建議,如果想要拍攝,單眼相機需要三腳架,需要很好的固定。晚上拍攝,快門不需特別快,因為它是在動,一般來講拍的是它拖的一條線。

  此外,在當地過境特別暗時,肉眼已經看不到它,在這種情況下可以借助望遠鏡。

  載人航太三步走

  中國載人航太發展採取三步走的戰略。從神舟一號到神舟六號,實現了載人飛船把航太員安全地送上天又安全地返回地面,這是第一步;第二步要解決出艙活動和交會對接技術;第三步是建造中國的空間站。

  在第二步當中,神舟七號已實現了出艙活動,實現了技術突破,而交會對接就是要解決空間站建造時最關鍵的技術。未來的空間站建造是多艙段組合在一起的,交會對接技術最關鍵。天宮一號就要完成交會對接任務。

  ■ 揭秘

  天宮一號發射將如何點火?

  發射將首次實現自動點火,精確到毫秒;神六和神七都是手動點火

  問:這次發射天宮一號將如何點火?

  郭忠來(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發射測試站站長、神舟七號發射零號指揮員):神六和神七都是手動點火,但交會對接要求精度在一兩秒之內,人工控制難度很大,所以需要一個自動點火設備。現在通過衛星和光纜授時,實現了數字化自動點火,首先傳送到通信機房,再送到發射控制臺,最終傳送到火箭,精確授時的誤差是毫秒級的。

  老設備從1997年開始用到2008年,我們從2009年開始改造,2010年改造完成。優化後的新設備這是第一次在實戰中使用。

  之所以進行改造,一是設備自身的壽命到了,另外是現在火箭和飛船的數據量越來越大。

  發射神七的時候下過一場大雨,大家很緊張,趕緊用塑膠布去蓋,很麻煩。但活動平臺上仍落了一部分雨水。現在密封區裏增加了送風的空調,可以製冷制熱。不怕風吹日曬,不怕淋雨。

  如何防止“不速之客”傷害?

  萬一遇到危險的“訪客”,技術人員會發出指令,改變其飛行軌道

  問:“天宮一號”發射升空後將環繞地球飛行等待神舟飛船的到來。在孤獨的旅行中,“天宮一號”如何防範一些“不速之客”,如空間碎片等的侵襲?

  中國航太科技集團公司:“天宮一號”自身帶有防護板,可以遮擋微小碎片對飛行器的撞擊,而其自身2毫米-3毫米厚的金屬外衣,也能起到很好的防護。

  為了保護“天宮一號”在軌運作的安全性,科技工作者們制定了專門的預警機制,並用黃、橙、紅代表不同的預警等級。

  為了精確計算空間碎片出現的可能性,科技工作者還引入碰撞概率的概念,依此判斷碎片與“天宮一號”發生碰撞的概率。“天宮一號”在太空飛行的每一天,科技人員都會進行碰撞概率的計算,看看那些散落在太空的“不速之客”有沒有可能對“天宮一號”産生威脅。

  初步計算的結果表明,“天宮一號”在軌運作的過程中,是不會遇到危險的“訪客”的。萬一遇到危險,技術人員會在地面向“天宮一號”發出指令,改變其飛行軌道及速度,避開危險物後,再回到預定的軌道繼續飛行。綜合新華社電

編輯:李丹

相關新聞

圖片

本網快訊

熱點新聞

奇聞趣事

兩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