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宮一號運載火箭進入待發射狀態

時間:2011-09-29 09:45   來源:《京華時報》

  今晚9時16分至31分,天宮一號將擇機發射。昨晚6點,運載火箭已完成推進劑加注,發射前最後一道重要準備工作就緒。這是中國載人航太工程新聞發言人武平昨天發佈的消息。

  火箭進入待發射狀態

  據介紹,天宮一號將於今晚9時16分至31分擇機發射。昨天下午1點至6點,運載火箭相繼實施燃燒劑和氧化劑加注,450余噸推進劑在5小時內全部加注完畢。據了解,火箭推進劑加注是發射前最後一項重要工作,加注完成,意味火箭已進入待發射狀態。

  女航太員正受訓對接

  武平稱,天宮一號此次將搭載300面國際宇航聯合會會旗,神八上,中德將聯合開展空間生命科學實驗。執行交會對接任務的航太員乘組已完成初步選拔,航太員的訓練重點是手控交會對接技術。我國首次選拔的女航太員正進行交會對接任務訓練,在不遠的將來,將能看到中國首位女航太員太空飛行的英姿。

  載人登月未列入政府計劃

  武平稱,中國已開展了載人登月的有關概念研究和綜合論證工作,但尚未列入政府計劃,無具體時間表。

  2012年底前,中國將完成無人和載人空間交會對接試驗,突破和掌握飛行器空間交會對接技術;2016年前,研製併發射空間實驗室,突破和掌握空間站關鍵技術;2020年前後,研製併發射核心艙和實驗艙,在軌組裝成本體品質60噸級載人空間站,突破和掌握載人空間站建造和運營技術、長期載人飛行技術,開展較大規模的空間應用。

  揭秘交會對接“班組長”

  天宮一號由實驗艙和資源艙構成,實驗艙有效使用空間約15立方米,可滿足3名航太員在艙內工作和生活需要,前端安裝被動式對接機構,可與飛船實現對接。在交會對接任務中,天宮一號扮演著引導者和指揮管理者的角色,就像團隊中的“班組長”,始終掌控著工作進度和進展。當神八飛船進入預定軌道,搜尋和探索天宮一號的倩影之時,天宮一號就會向對方提供引導信號,告訴對方“我在這裡”,並始終給追蹤飛行器提供引導資訊。等到雙方“敖包相會”,實現對接後,神八就將“大權”上交,停靠在天宮一號身邊,按照其指令和控制來飛行。

  這時,天宮一號就承擔起了“班組長”的職責,不僅要控制好自己,還要照顧並控制好神八的狀態,也就是突破組合體控制技術。“完成組合體的控制和管理,並非易事。以前衛星也好、飛船也好,都是自己管自己,而現在天宮卻不能再獨善其身。”中國航太科技集團公司五院天宮一號目標飛行器總設計師張柏楠解釋道,對接成功後,天宮一號要為神八供電,起碼滿足500瓦的供電能力,以補充飛船能源不足的問題,這同時也是對將來空間站整個能源系統統一調配、統一管理技術進行試驗驗證。整個組合體的姿態和軌道也都要由天宮一號來統一控制,控制重量翻了一番,等於從輕裝上陣到負重前行,無論是指令還是遙測,雙方都要重新適應。

  安保 天宮遇危險“訪客”提前躲

  天宮一號升空後也許會遇到一些“不速之客”,包括微流星、空間碎片等。為了防止這些“不速之客”的傷害,它自身帶有防護板,可以遮擋微小碎片對飛行器的撞擊,而其自身2毫米-3毫米厚的金屬外衣,也能起到很好的防護作用。

  為了保護天宮一號在軌運作的安全性,科技工作者們制定了專門的預警機制,並用黃、橙、紅代表不同的預警等級。紅色代表的危險級別最高,即有可能撞擊到天宮一號的碎片。為了精確計算空間碎片出現的可能性,科技工作者還引入碰撞概率的概念。這一概念是空間碎片預警判斷的參數與依據,表示的是碎片與天宮一號發生碰撞的概率。天宮一號在太空飛行的每一天,科技人員都會進行碰撞概率的計算,看看那些散落在太空的“不速之客”有沒有可能對天宮一號産生威脅。

  初步計算的結果表明,天宮一號在軌運作的過程中,是不會遇到危險的“訪客”的。萬一遇到危險,技術人員會在地面向“天宮一號”發出指令,改變其飛行軌道及速度,避開危險物後,再回到預定的軌道繼續飛行。(商西)

編輯:李丹

相關新聞

圖片

本網快訊

熱點新聞

奇聞趣事

兩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