測控通信系統總體技術協調人員工作側記

時間:2011-10-05 15:36   來源:新華網

  巧織天網保“天宮”——測控通信系統總體技術協調人員工作側記

  新華網北京10月4日電(田兆運、林利栓)當舉國上下都把關注的目光投向在太空飛行的天宮一號上時,他們是遠離鮮花和掌聲的幕後無名英雄。

  在北京航太飛行控制中心的飛控大廳裏、在技術協調室、在通信業務協調室等地方,處處可以看到他們的身影。王瑞軍、彭利文、劉世勇、郝玉濤、張鳳仙、張兵山……這一個又一個很少為外人所知的名字,所肩負的卻是保證天宮一號測控通信系統良好運作的千鈞重擔。

  他們是北京跟蹤與通信技術研究所的總體技術協調人。作為中國載人航太工程測控通信系統總體設計方案的參與完成者,他們熟悉各自分管系統的整體構架和各項環節。在天宮一號及交會對接任務中,他們雖然不直接參與操作,卻要作為任務保駕護航人員在各個關鍵崗位上發揮作用。

  工程師劉世勇是飛控大廳總體技術協調人,也是中國載人航太工程軌道專家組裏最年輕的專家,他的重點工作是要完善對各過程的計算分析,以保障與各相關單位順利開展總體技術協調工作。

  從天宮一號發射進入準備狀態開始,他就時刻監視著顯示屏上的各種數據,了解和掌握運載火箭、天宮一號和發射場區設備的技術狀態。在火箭點火、起飛的那段時間裏,他全神貫注地盯著不斷更疊的數據,從密密麻麻的數據中判斷著火箭飛行軌跡的狀態。隨後,他還要根據火箭關機點的參數和天宮一號入軌初期的地面測量參數,判斷天宮一號是否正常入軌,並據此開展後續技術工作。

  高級工程師張鳳仙的崗位在飛控大廳旁邊的通信業務協調室。他要關注的是通信網路的全網運作和天地通信品質情況。所有的通信資訊都在這裡匯集,語音調度和圖像的品質可以直觀地聽到看到,天地通信機房中的IP網路管理系統以及所有電腦上的數據都能幫助他把握通信狀態。

  通信系統早已調整到了最好的狀態,現在的任務就是確保這種狀態。萬一電路出現異常,搶代通方案會立刻出馬;萬一設備出現異常,應急預案就必須啟動。對張鳳仙來説,發射成功,只意味著通信成功完成了一部分工作。在天宮一號運作的兩年時間裏,要自始至終保證它與中心、測站的良好通信狀態。

  與飛控中心近在咫尺的中繼衛星中心機房的技術協調人是郝玉濤,通過電腦和四塊螢幕,他正密切關注著首次正式投入使用的天基測控通信系統──中繼衛星系統的工作狀況。

  火箭發射時,中繼衛星終端還在沉默,直到天宮一號在火箭的托舉下進入軌道,中繼終端才開始加電,中繼天線緩緩打開。郝玉濤的心情也一點一點地隨著中繼衛星工作的行進舒展開來。

編輯:楊永青

相關新聞

圖片

本網快訊

熱點新聞

奇聞趣事

兩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