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航太人:成功是差一點點失敗

時間:2011-09-29 22:31   來源:新華網
  新華網甘肅酒泉9月29日電(新華社記者徐壯志、孫彥新)天宮一號發射成功,中國載人航太工程邁出了空間交會對接的第一步。接下來,中國還將在11月初發射神舟八號飛船並與天宮一號實施空間交會對接。

  從神舟一號飛天到天宮一號/神舟八號交會對接任務,我們可以看到,中國載人航太工程幾乎是以一步一個乃至數個跨越的速度在前進。

  整個中國的航太事業何嘗不是如此。新中國成立初期,老一代航太人白手起家,成就了“兩彈一星”偉業;改革開放新時期,新一代航太人繼往開來,連續完成了三次載人航太飛行,走到了進行空間交會對接的今天。中國航太的輝煌成就舉世讚嘆。

  一步一跨越,一步一輝煌。但少有人知道,每一個跨越和輝煌的背後,卻是那數不清面對風險的堅定抉擇,是凝聚著無數克服困難的不懈努力,是一次次挫折之後的堅決奮起……回眸過去的輝煌成就,載人航太工程總指揮、總裝備部部長常萬全在發射現場感慨地説——

  成功是差一點點失敗,失敗是差一點點成功。

  這一語,道盡了航太人輝煌背後的沉重努力——成敗之間,常常是毫釐之差。差之毫釐,謬以千里,這句話放在航太探索事業中,是一點也不誇張的事實。

  對於極具風險的航太事業來説,困難、挫折,甚至是失敗,是時刻都要準備面對的。從明代的萬戶飛天到美國太空梭的悲壯失事,人類在探索太空的歷程中,付出了無數的艱辛努力,遭遇過數不清的挫折和重大的犧牲。然而,人類必然要走向太空,探索我們所處的宇宙,我們不怕風險,也不怕挫折。

  “我們隨時準備面對困難和挫折。”中國載人航太工程總設計師周建平曾對記者説,“但我們採取了一系列科學的措施來降低風險,防範失敗。”

  對方案嚴謹的設計、對計劃科學的論證、對品質“苛刻”的標準、對管理精細的追求……正是這些,撐起了中國航太事業一步一跨越的輝煌,使得那“一點點”始終站在了成功的一邊。

  即便如此,在中國載人航太迄今為止的歷程中,失誤乃至失敗也並非沒有發生。8月18日,長征二號丙運載火箭發射“實踐十一號04星”失利。

  如何對待工程中出現的失誤?中國航太人在實踐中發明瞭“歸零”——

  有關單位迅即成立了火箭故障調查委員會和故障審查委員會,研製單位的工程技術人員和所有專家,夜以繼日地開展了數據分析、計算倣真和試驗驗證工作……按照“定位準確、機理清楚、故障復現、措施有效、舉一反三”的“歸零”五原則,查明瞭故障原因,制訂了改進措施,對包括天宮一號發射任務在內的同系列火箭進行了舉一反三和改進。

  9月19日,經過改進的長征三號乙火箭成功將“中星1A”衛星送入預定軌道。天宮一號的成功發射,再次證明了這次改進措施有效。

  徹底查清問題及其機理,徹底解決問題及其相關可能存在的所有問題……正是這個“歸零”原則以及其所體現的科學求實精神,讓失誤和失敗不僅沒有成為阻擋中國航太人前行的攔路石,反而成為中國航太崛起的另一種動力。

  因為有過失誤和挫折,中國航太人發明瞭“歸零”,戰勝了征途中的一次次坎坷,創造了一次次的騰飛奇跡;因為有過失誤和挫折,中國的航太事業形成了日趨完善的從品質管理體系到工作評測體系、人員定崗定位體系……

  “我們開會很少有表揚,總是不斷地在提問題,問題、問題、問題,還是問題。”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載人航太總體部黨委書記李傑説,這使得大家的工作越來越細,越來越規範,整支隊伍養成了非常認真的作風。

  面對越積越高的輝煌,中國航太人拿出的,是越來越強的責任意識和越來越嚴格細緻的工作作風。

  與美、俄等航太強國相比,中國是航太領域的後來者,中國航太人清楚,跨越,常常意味著更多的風險和努力。

  “勇於探索,不畏風險,但同時採取措施科學地化解風險,控制風險。”周建平説,這,就是中國航太人面對困難和風險的態度。

  天宮一號的發射成功,輝煌的騰飛再次成為過往。中國航太人眺望未來的目光,依然是一如既往的冷靜與平和。
編輯:陳寧

相關新聞

圖片

本網快訊

熱點新聞

奇聞趣事

兩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