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宮一號發射成功為中國空間站建設贏得開門紅

時間:2011-09-29 22:19   來源:國際線上
  2011年9月29日,中國用改進型長征二號F運載火箭成功發射了天宮一號目標飛行器,這意味著中國建造空間站取得了開門紅,意義十分重大

  中國的載人航太發展採用“三步走”的戰略。第一步是發射載人飛船,建成初步配套的試驗性載人飛船工程,開展空間應用實驗,這已通過發射神舟五號、六號載人飛船實現,使中國成為世界上第三個完全獨立進行載人航太的國家。第二步是突破航太員出艙活動技術、載人飛船和空間飛行器的交會對接技術,發射空間實驗室,解決一定規模的、短期有人照料的空間應用問題。這一步通過神舟七號航太員出艙拉開序幕,而發射用於突破和掌握空間交會對接技術的天宮一號目標飛行器則具有承上啟下的重要作用。第三步是建造空間站,解決較大規模的、長期有人照料的空間應用問題。

  天宮一號是一個試驗性空間站,它的主要職責是要突破交會對接技術,為未來空間站的建設進行技術實驗。它將先後與神舟八號、九號和十號宇宙飛船先後交會對接,採用這種方式本身就是一個創新,充分展示了中國人的聰明和才智。一是目標飛行器可支援多次交會對接,減少發射次數。二是天宮一號根據後續的空間實驗室要求設計,可在完成交會對接任務的同時,驗證空間站部分關鍵技術。三是還可同時開展空間科學實驗和技術試驗。所以,發射天宮一號可以一舉多得,顯著提高飛行試驗效益。

  空間交會對接技術是航太領域公認的技術難關,2010年國外也出現過空間交會對接故障。但是,該技術是建造和運作空間站的的先決條件,其作用有三:一是用於空間站的建造、運作和維修;二是用於為長期在軌運作的空間站提供物資補給、人員運輸和空間救援;三是用於未來登月和深空探索等航太任務。因此,如果天宮一號成功突破和掌握空間交會對接技術,將是對中國航太技術實力的綜合展示,可使中國人能更自由地出入太空,更有效地開發宇宙資源,並能獨立、平等地參加國際航太合作。

  不過,更重的任務還在後面。有人形容空間交會對接技術就像在太空中放了一根針,然後在相距幾百公里的地面控制一根線去穿過那個針眼,所以非常複雜,屬於“超高難度”動作。中國首次空間交會對接將面臨技術要求高、新技術採用多、驗證難度大、組織實施更為複雜等四大難點,對任務組織指揮、各系統協同工作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挑戰。然而,中國航太人通過全力拼搏和不斷創新,已有了應對高風險的有效措施。所以,我們對天宮一號目標飛行器在11月與神舟八號宇宙飛船進行空間交會對接充滿了信心,充滿了期待。中國載人航太將迎來新局面,中國將成為世界上第三個完全獨立掌握空間交會對接技術的國家。(特約撰稿: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研究員、《國際太空》雜誌執行主編龐之浩)
編輯:陳寧

相關新聞

圖片

本網快訊

熱點新聞

奇聞趣事

兩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