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宮一號飛上太空 中國邁向空間站時代

時間:2011-09-29 22:16   來源:新華網

9月29日,中國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征二號F運載火箭將天宮一號目標飛行器發射升空。 新華社記者 王建民 攝

    新華網甘肅酒泉9月29日電(記者徐壯志、孫彥新、李惠子)隨著天宮一號于29日21時16分發射升空,中國向空間站時代邁出了堅實的一步。

    這是長征系列運載火箭的第147次飛行,也是中國載人航太工程實施以來的第8次發射。

    秋夜的酒泉衛星發射場上星光閃耀,全新改進的長征二號FT1火箭點火升空,明亮的尾焰映紅了大漠長空。

    中國載人航太工程總指揮常萬全宣佈發射成功。

    從1999年第一艘飛船飛上太空到這次天宮一號發射,12年間,中國的載人航太工程以堅實的步伐邁向建造空間站這一19年前啟動載人航太工程時便確定的目標。

    距發射架1.5公里的廠房裏,神舟八號與長征二號F火箭已在測試。11月初,神舟八號將在同一發射架上升空,在太空中與天宮一號交會對接——這將使中國成為世界上第三個掌握空間交會對接技術的國家。

28日下午舉行的新聞發佈會上,中國載人航太工程新聞發言人武平説,2012年底前,中國還將陸續發射神舟九號、十號飛船與天宮一號交會對接。

    全長10.4米的天宮一號由實驗艙和資源艙構成,艙體最大直徑3.35米,比神舟飛船大了不少。

    “如果説飛船是‘蝸居’,天宮一號則達到了‘小康’水準。”空間實驗室系統副總設計師白明生説,實驗艙有效活動空間約15立方米,可滿足2至3名航太員在艙內工作和生活需要。

    “天宮一號是按載人狀態升空的。”白明生説,“神八不上人,但最晚到神舟十號,將試驗有人的交會對接。”

    與美、俄最初採用兩艘飛船開展交會對接試驗不同,中國全新研製了天宮一號作為交會對接的目標飛行器。“它的在軌壽命為兩年,期間可以與飛船多次交會對接。”中國載人航太工程總設計師周建平説,“這可以減少發射次數,更經濟。”

    周建平説,天宮一號按中國後續的空間實驗室要求設計,因此,它還肩負著驗證空間站部分關鍵技術的使命。

“航太員已在為登天宮做準備。”航太員系統副總設計師王憲民説,再生式環境控制和生命保障技術等空間站關鍵技術也將在天宮一號上試驗驗證。

    中國將在2016年前研製併發射空間實驗室。2020年前後建造空間站。

    空間應用系統副總設計師張善從説,天宮一號上安排有實驗項目。後續的神舟八號上,中德將首次聯合開展空間生命科學實驗。

    “我們要建一個開放的國家級空間實驗平臺。”周建平説,過去,中國曾為世界貢獻四大發明。未來,在開發太空造福人類方面,我們期望能做出更多的貢獻。
編輯:陳寧

相關新聞

圖片

本網快訊

熱點新聞

奇聞趣事

兩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