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東風航太城的日子

時間:2011-10-12 14:06   來源:《中國青年報》

  天宮一號發射前,酒泉衛星發射中心東方紅衛星發射場舊址,前來參觀的記者們在地下指揮室體驗用潛望鏡觀察衛星發射時的狀況。1970年4月24日,中國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東方紅一號”從這裡成功發射。40多年來,酒泉衛星發射中心從“兩彈一星”到載人航太,已創造出中國航太史上“十個第一”。 

  9月30日,東風航太城廣場,為迎接國慶節、慶祝天宮一號目標飛行器發射成功,一台群眾性文藝匯演的綵排正在進行。 

  東風廣場,兩位衣著樸素的女孩騎著單車頂著強光相伴前行,緩緩地經過那些金黃的胡楊、綠色的楊柳和淡紅低矮的蘇式建築。 

一隊軍人行進在大街上。

  航太城一所幼兒園裏孩子們設計的郵票。內容包括神奇的火箭、珍愛生命之水、保護青蛙等等。 

  東風廣場上的居民在略有寒意的秋夜觀看文藝演出。  

  10月,秋天裏的東風航太城優雅、寧靜。走進這座從荒漠上開拓發展起來的綠洲城市,就像行走在一座內地的普通城鎮。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現在常被稱作東風航太城,是中國科學衛星、技術試驗衛星和運載火箭的發射試驗基地之一,中國創建最早、規模最大的綜合型導彈、衛星發射中心,也是中國目前唯一的載人航太發射場。 

  11月初,神舟八號飛船將在這裡發射,它將在太空與天宮一號進行首次交會對接。茫茫戈壁灘上這座看似普通的小城,實際上早已成為萬眾矚目的焦點。 

  這裡位於世界第三大沙漠巴丹吉林沙漠邊緣,我國第二大內陸河黑河穿城而過,河畔胡楊林是目前地球上僅存的3片胡楊林之一。 黑河,也稱弱水河,其中流經東風航太城段古稱“弱水流沙”。這裡曾是絲綢之路北線交通要道,古老的烽燧要塞與今天的載人航太發射場遙相呼應。 

  航太城裏,上午的陽光就格外耀眼。馬路寬敞空曠,沒有計程車,偶有幾輛軍用吉普車過於緩慢地駛過。這裡路寬人稀,但市內汽車仍然限速為20公里,所以經常可以看到一輛汽車在空無一人的十字路口孤零零卻又固執地等候綠燈的場景。兩位衣著樸素的女孩騎著單車頂著強光相伴前行,單車緩緩地經過那些金黃的胡楊、綠色的楊柳和淡紅低矮的蘇式建築。這常讓外人感覺像是回到了純真的大學校園。 

  可與校園不同的是,白天這裡通常只能看到老人和孩子。老人們都是軍屬,他們從全國各地匯集到這裡,多是來給兒女帶孩子的。體育場的草坪上散落著幾對老幼,他們操著五湖四海的方言彼此打著招呼,然後坐在一處閒聊。61歲的奶奶李玉如正坐在地上逗不滿兩歲的小孫子玩耍。她和老伴兒是今年春天來的,專門照看孫子。他們兩人在山東濰坊老家以種地為生,平常的年景差不多年收入4000元。去年的收成不錯,他們全年收入6000元錢。如今,老伴兒在航太城裏找了個做園丁的活兒,每月收入就有1500到1800元。兩位老人很滿意。旁邊一位來自湖南的姥姥邊把孩子撒尿邊插話説,她在老家也是種地,一般年收入6000元到8000元,還是在城裏賺得多。 

  快到中午,神箭幼兒園裏的孩子們陸陸續續地要吃午飯了。蒙氏教育特色班的孩子們興高采烈地回到教學樓裏,他們剛做完戶外活動,自己洗手後排著隊打飯。午飯是炸帶魚、蔬菜和米飯。孩子們入園的費用不算高,家長差不多4個月交1500元就行了。幼兒園裏硬體條件不錯,還有塑膠跑道。不少老師是來自師範院校的畢業生。幼兒園門口的墻上寫著大大的幾行字:一切為了孩子,為了孩子的一切,為了一切的孩子。有人戲説,獻身戈壁的航太人是獻了青春獻終身,獻了終身獻子孫。現在這裡孩子的教育條件有了很大改善,基地職工小孩可在這裡從幼兒園讀到高中畢業。而且東風航太城的教育水準不低。從1998年以來,東風中學高考錄取率達90%多,重點院校及普通本科達67.2%。這裡的孩子高考時大多報考理工科志願,並且願意到航太和軍事類的院校學習。 

  體育場的跑道上很乾淨,可清潔工人仍然拿著小掃帚在地面上劃拉著。她不時從地上把一些小東西掃到簸箕裏。這裡也沒有其他城市那樣隨處可見的小廣告。不遠處的小樹林,幾位中老年人在金黃色的落葉上悠閒地觀賞著周圍的美景,偶爾舉起卡片小相機彼此拍照留念。他們一家人來自青海西寧,自駕車開了17個小時來到這兒。他們一方面來觀看天宮一號升空,一方面和孩子在這裡團聚共度國慶。很難想像,航太城裏樹木茂密,各種樹木參差而立。樹下有出水口,每隔三五十米就有一個出水管。當地人介紹,這裡降雨少,地層硬,沙石多,如果一週不澆水,即使大樹也會變色乾枯。這裡的種植草坪的成本是內地的菜價錢,種活一棵樹的成本應該差不多是內地的十幾倍。 

  航太城被劃分為工作區和生活區。生活區裏功能齊全。軍人的家屬樓全部都是用數字編成區和號。這裡相當一部分是科研人員。這裡有公安局、交警大隊,航太城實施的是與外界相同的城市管理規則。在市內的生活區,菜市場、公園、學校、醫院、銀行、郵局、賓館、飯店、體育場、游泳池、卡拉OK廳等一應俱全。市場裏每天都有來自各地的水果蔬菜。過去,市場三四天才從酒泉進一次蔬菜,現在每天都進新菜,品種能有二三十種。超市裏百貨食品琳瑯滿目,同其他大城市的小超市也相差不多。只是東西略有些貴。從五糧液到北京二鍋頭,各種白酒應有盡有。航太城的物價要高一些。這裡的東西都是從外面運進來的,因為要加上長途的運費,而且在航太城裏做生意同樣要繳納房租、水電費和稅收。 

  只有到了夜晚,航太城才熱鬧起來。東風禮堂位於小城中心位置,是東風航太城地標性建築。晚飯後,禮堂前的東風廣場上便響起了吸引人的舞曲音樂。人們自發聚整合四五個方隊,每個方隊都有好幾十人,以在軍人服務社和二所門前的陣勢最大。不同的人群,音樂和舞姿便不同。曲子節奏或勁爆或舒緩,舞姿或現代或民族。每個跳舞的人似乎都能專注在音樂之中,盡情地舒展自己的肢體,不為外界所擾。但不論哪個方隊,遠遠看上去都整齊劃一,像是進行一場文藝表演。跳舞的人群外,孩子們在寬敞的空地上快活地穿梭打鬧著,無拘無束。 

  不過9月29日那天晚上,平素熱鬧的廣場上卻一個跳舞的人也沒有。那晚,天宮一號升空,差不多全城的人都到發射場附近,或者弱水河畔去觀看壯觀的火箭發射了。 

  隨著天宮一號和神舟八號發射的臨近,從外面來的人多了起來,航太熱也又一次在小城裏興起。紀念品商店裏總是忙碌著。賣的最好的是一種98元一套的紀念發射成功的郵冊。店裏的人説,每天都能賣出去幾件貨。還有各種衛星模型也很受歡迎。發射日前一天,店主剛剛從深圳進了20個天宮一號和神舟八號成功對接的大模型。 

  這裡雖然看似普通,但不少地方都在提醒著外人,這是個航太之城。很多的街道、賓館的名稱,雕塑的圖形和線條,都與航太事業有關。大路旁,23位兩彈一星功勳科學家的畫像醒目地安放著。街上還懸挂著一些宣傳標語和誓言,看了也會讓人熱血沸騰: 

  “為祖國爭光,為民族爭氣,為軍人爭輝。” 

  “組織指揮零失誤,試驗文書零疏漏,地面設備零故障,技術狀況零失控,測試操作零差錯,數據判讀零遺漏,試驗産品零缺點。” 

  沒有大城市的奢華,沒有其他小城市的浮躁,東風航太城,特殊而普通,神秘卻平靜。在航太人看來,舉國關注、舉世矚目的火箭發射任務或許本就是他們日常生活的一部分。(本報記者 趙青攝影報道)

編輯:郭瑩瑩

相關新聞

圖片

本網快訊

熱點新聞

奇聞趣事

兩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