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太員訓練揭秘:吃剩骨頭要稱重 分析營養情況

時間:2011-10-10 15:25   來源:北京晨報

  此刻,天宮一號目標飛行器正在距離地面354千米的近圓軌道上飛行。在不久的未來,它將成為我國航太員在太空中的新家。而在此刻的地球家園,航太員們正忙著為奔向“天宮”而艱苦備戰。在航太員的身後,更有一大批技術人員奔忙在各個試驗現場,為航太員打造“飛天”之路。近日,記者走進航太員科研訓練中心,實地探訪了這些太空幕後英雄。

  教員半天不敢上廁所

  國慶結束剛上班,航太員教員姚志早早趕到訓練模擬器大廳。“天宮成功發射了,航太員上天也不遠了,訓練很緊湊。”當天的科目是飛船飛行程式訓練,3個小時裏,姚志一動不動坐在監控器前,為航太員發送指令,不時提醒注意事項。“一坐下來就不能離開,半天不上廁所,剛才吃早餐就沒敢怎麼喝水。”姚志説。

  名為航太員的老師,其實他的年齡比航太員小得多,但訓練起來有板有眼。訓練結束後,姚志穿著藍大褂風風火火走進休息室講評,“有人按下執行鍵慢了,指令位置要非常熟悉才行。”

  類似的訓練日復一日,姚志沒有感到枯燥。“看著航太員經過訓練後順利上天,我感到了快樂和滿足。”

  娃娃臉成了技術骨幹

  在工程研製現場,陳浩坐在一個鐵制支架上,被人推著彈來彈去,另一端的箱體上自動顯示“62千克”的數據。這個用在太空失重環境下測量航太員體重的裝置,是他和同伴們一起研製的。

  幾個人看起來還是娃娃臉,卻都是技術骨幹,經常聚在一起議論技術難點,有時靈感來了,一口氣工作到深夜。陳浩原本在清華脫産讀研,硬是被單位拽回來參與研製。“學習是個人的事,晚上回宿舍補吧。能參與這樣的工程很光榮。”

  吃剩的骨頭都要稱重

  在航太員公寓食堂,營養師黃賤英也忙得不亦樂乎。“你可以多吃一點洋蔥,能抗癌,降血脂,對男性健康也有好處。”她為正在選餐的一名航太員給出膳食建議。飯後,她端起航太員吃剩的碗,一一過秤,碗裏的剩骨頭也要稱出來。“我要分析航太員營養攝入的情況,檢驗我們膳食營養工作的效果。”

  每天看著航太員吃完飯,自己再回家,這已成為黃賤英的生活軌跡。這個女博士曾因工作表現糟糕收到“退回學校”的警告。但領導卻發掘出她在中藥專業方面的優勢,鼓勵她在航太營養保障領域搞出中國特色,這讓她重新找到了方向和自信。

  黃賤英説:“我會更努力工作,讓航太員吃得科學,吃得滿意,健健康康地奔向天宮。” (晨報記者 韓娜 通訊員 孫海榮)

編輯:郭瑩瑩

相關新聞

圖片

本網快訊

熱點新聞

奇聞趣事

兩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