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視一名女航太員營養師的成長軌跡

時間:2011-09-22 13:59   來源:人民網-科技頻道

  8月下旬,“天宮”發射的最後階段,航太員營養師黃賤英面向黨旗莊嚴地舉起右手。此時,她已35歲。一路溝溝坎坎,終於獲得了組織和同事的認可。而圍繞這個女博士的種種爭議,也塵埃落定。她那並不美麗平滑的成長軌跡,為我們做好高學歷幹部思想政治工作留下了諸多思考。——寫在前面的話

  8月26日在航太員食堂見到黃賤英,正站在餐桌旁細緻記錄航太員取餐情況,不時提醒注意營養平衡,神態熱情平和,很難把她和“頹廢”二字聯繫起來。就在幾年前,她在別人眼中還是“混日子”的。上班遲到早退、常年病休在家、科研毫無建樹、人際關係不和,這些印象相互疊加,讓航太員中心領導一度對這個女博士失去信心,甚至産生“退掉她”的念頭。

  然而,他們終究沒有放棄。經過幾年持之不懈的思想幫扶和轉化,黃賤英不僅甩掉了落後的帽子,還在航太員營養保障領域融入自己的智慧和創造,精神面貌有了脫胎換骨的變化。

  啟示一:高學歷幹部渴望被認可,需要施展才華的一片天空

  同事説,黃賤英原本不是一個“頹廢”的人,一場變故改變了她。2005年冬天,滿腔熱情走上工作崗位的黃賤英,遭遇了人生的嚴冬。在一次體檢中,意外發現患上腎部腫瘤,從此陷入悲愴和絕望。病癒後,她像換了一個人,“我身體不好,需要組織照顧。”上班遲到早退,病假事假不斷,幾年間未發一篇論文,與上學時勤奮上進的表現判若兩人。

  對於不盡如人意的表現,黃賤英説:“確實有身體的原因,但更主要的是自己的‘定位’沒找好。”

  原來,博士畢業後,黃賤英想施展抱負,把所學的中藥學運用到航太醫學中。她先來到保障航太員健康的研究室,發現沒有課題可做,於是抱著“藥食同源”的想法,又來到航太食品研究室,卻發現所幹並非所學,遲遲接不上手。一段時間後,她感到了無助和失落,“我不想碌碌無為,但缺乏人指引,有一種被冷落的感覺”。病患降臨後,她更是日漸消沉。

  室主任陳斌讓黃賤英重新找到方向。他看中了黃賤英不服輸的性格特點,放手把航太員營養保障工作交給她。令黃賤英意外的是,陳斌交給她一項開創性工作,把所學的傳統醫學和現代營養融合起來,在航太員營養保障方面搞出突破。“這正是我努力尋求的夢想。當時還沒有人做這塊工作,我一下子來了精神。”黃賤英説。

  有了舞臺,似乎就忘了病痛。黃賤英重新活躍起來,查資料,跑食堂,做實驗,向同事請教經驗,為航太員開設膳食營養講座。在她的努力下,養生湯、藥膳相繼研發出來,食療食養理念開始體現在航太員的食譜中。黃賤英也成了航太員信任的朋友。看著自己的成果派上用場,黃賤英感到了自信和滿足。帶著這種動力,她又熱心地為室裏20多位同事建立營養檔案,給每人量身定做食譜。

  面對這種轉變,航太員中心黨委書記董重慶認為,高學歷幹部大多是帶著理想抱負而來,他們有知識儲備,但缺乏實踐經驗。剛剛參加工作,既面臨知識能力轉化的不適應,也有心態上告別榮譽、從零開始的不適應。我們要善意地幫帶指導,用人所長,當好引路人。只有讓他們有舞臺、有陣地、有自信,才能真正凝聚人才優勢。 

  啟示二:解決實際困難並不是全部目的,高學歷幹部期待的是尊重和關愛

  一來到航太員中心,黃博士就被塞進單身宿舍,和別人合住一間房。“我結婚了,一個單間兩家人怎麼住?”

  黃賤英當時非常失望,她告訴記者,“來了才發現很多條件不如自己想像,即使是博士也沒有特殊待遇。”

  她和愛人自己找房,住進了離單位十多公里的清河郊區。“每天上班,早上6點多就起床,換乘兩次公交,中間還要步行一站地。一路擠到航太城,下車還要走2公里才到單位。”

  疲於奔波,成為黃賤英遲到早退的藉口。室裏支部書記何春江勸誡她遵守紀律,黃賤英卻強調自己“有病,沒房,路遠”。有人看不慣,家住在航太城外的幹部多了,憑什麼博士可以搞特殊?

  何春江沒有過分苛責。深入詢問後他理解了,黃賤英不是在擺博士的“譜”,而是變相尋求關愛。他告訴記者,“一個博士放棄其他高薪選擇,來到我們這。如果關心不夠,能叫她沒想法?”

  這一年,正好趕上公寓房分配。黃賤英沒敢抱希望,“房源本來就少,自己又在外地培訓,估計沒戲了。”沒想到一回到單位,何春江遞給她一串鑰匙,黃賤英感動得無言以對。從登記、打分到抽籤,室裏幾乎給她包攬下來。細心的陳斌主任還發現了統計數據的誤差,幫她找回了分數。

  房子拿到了,室裏又幫助她張羅裝修,聯繫營房部門刷墻。得知黃賤英快生孩子了,何春江幫她出主意,“房子簡單裝修就行了,污染重了怕對孩子不好。”室裏的女同志也為她介紹生育經驗,減輕對分娩的憂慮。

  點點滴滴的細微關懷感化著黃賤英,她不再覺得孤獨,而是以更加樂觀的心態融入集體。令何春江欣慰的是,黃賤英生完孩子後,不僅沒有再吵著休息,連每天1小時哺乳時間也不多佔用,很自覺地趕回辦公室。

  黃賤英道出她的心聲,“有人説我們高學歷幹部喜歡提要求,其實我們要的就是一份關愛和尊重。房子問題、子女教育問題,哪都不好解決,但只要組織為我們設身處地考慮了,我們就打心眼感激。我們不求解決多少困難,求的是心底的溫暖。”

  啟示三:高學歷幹部個性獨立,春風化雨才能真心認同

  黃賤英曾因疾病對自己絕望,很多人也因為她糟糕的表現對她不寄希望。在幾次談話未果的情況下,曾有領導放出“乾脆退回學校”的狠話。

  黃賤英“油鹽不進”,一定程度揭示了高學歷幹部思想教育的困境。政治部主任牟加金認為,硬性手段當然不能少,但如果不顧高學歷幹部自尊心強、善於自我啟發等心理特點,一味灌輸説教,往往會南轅北轍。

  長期和黃賤英打交道的室領導深有體會。“黃賤英其實是很老實、很無助的人。她不會主動去溝通,很多事埋到心裏。”

  他們於是用真情去感化。當黃賤英躺在病床為自費買的進口藥品費用發愁時,航太員中心為她籌措解決了80%的費用。陳斌更是自己花錢買航太紀念品,跑到醫院聯繫醫生,像親人一樣關懷備至。

  中心的領導和同事一次次去醫院探望,黃賤英感到有些對不住大家。何春江抓住機會啟發她,“如果沒有單位體檢,能及時發現疾病嗎?”“如果在公司上班,會不會有這麼好的醫療條件?”“既然是博士,我們是不是該有所作為?”

  這些話在黃賤英的心裏掀起一絲絲波瀾。病癒後有一天散步,黃賤英沿著林蔭道走,燈桿懸挂的一條條標語進入視線,“你的能量超出你的想像”、“沒有完美的個人,只有完美的團隊”。黃賤英邊走邊看,猛然間覺得,“這些標語好像是專門寫給我的。”

  室裏黨支部沒有拋棄她,拉著她和黨員一起參加活動。當時室裏除了個別新同志沒入黨,就剩她一個老大難。全體黨員去毛澤東舊居宣誓,何春江也特意叫上她參加。黃賤英猶豫再三還是請了假,她還不是黨員,不好意思去。

  那一晚,黃賤英輾轉反側。她想起了自己成長的坎坷,從小在江西農村長大,家境貧寒,自己靠獎學金念完本科,又公費考取了碩士和博士,如今卻歸於平庸沒落。境遇的反差喚醒了心中的鬥志,她提筆寫下入黨志願,“我懂得感恩,沒有黨的關懷,就沒有我的今天,我會努力回報黨的培養。也許我做不出驚天動地的事,但也絕不會碌碌無為……”

  如今,化蛹為蝶的黃賤英已經成長為獨擋一面的技術骨幹,她讓航太員營養保障更具中國特色。當她在黨旗下舉起右臂宣誓時,她經歷的不僅僅是身份的變化,更是思想的大徹大悟。董重慶説:“真正能讓一個人轉變思想,靠的不是外部灌輸,而是內在的自我啟發。高學歷幹部的思想政治工作,需要一對一地做,掏心窩地做。人文關懷不是一句口號,潤物細無聲的東西更能直抵人心。”

編輯:郭瑩瑩

相關新聞

圖片

本網快訊

熱點新聞

奇聞趣事

兩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