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國際時評:世界翹首太空中的“天宮”

時間:2011-10-03 09:56   來源:新華網

  9月29日,中國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征二號F運載火箭將天宮一號目標飛行器發射升空。新華社記者 王建民 攝

  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偉大詩人蘇軾不曾想到,900多年後,隨著天宮一號成功發射,這座中國空間試驗平臺成為“天上宮闕”中新的美麗景觀。它邁出了中國航太事業的重要一步,為人類探索宇宙提供了更多選擇。

  此番太空探索起航,恰逢中國國慶之前。正如國際媒體所説,這一壯舉“伴隨著對自己國家科技成就的強烈自豪”,“為中國國慶賦予了特殊意義”。德新社這樣評價,“這有助於提高民族自豪感”,是在中國共産黨領導下中國能力的又一次展示。

  人們看到,這種能力標誌著中國綜合國力的進一步上升。俄羅斯科學院遠東研究所副所長奧斯特洛夫斯基認為,天宮一號順利進入太空軌道意義重大,標誌中國在科技、經濟等多個領域實現了新突破,是中國經濟實力發展的體現。

  對於中國這座太空探索能力發展的新里程碑,國際媒體還進行了橫向觀察。美國微軟-全國廣播網説:“中國是繼美國和俄羅斯之後,第三個獨立將人類送入太空的國家。”路透社認為,成功發射縮小了中國與美國和俄羅斯在載人航太領域的差距。美國福克斯新聞説,這是中國太空項目向成熟邁出的巨大一步,具有里程碑意義。

  作為一座新的“天上宮闕”,這個試驗平臺將使中國的航太事業更深入地參與人類探索宇宙的活動,並讓世界受益。美國“海軍分析中心”中國研究項目主任馮德威認為,天宮一號的發射“將為世界帶來更多的公益效果”。美國航太政策專家勞格斯頓指出,這一“穩健的一步”極富象徵意義,是中國與其他國家共商全球航太問題的關鍵性舉動。

  天宮一號進入太空,將為推動航太領域的國際合作帶來新的動力。歐洲廣播一台網站説,歐洲希望在民用空間技術領域與中國展開闔作。俄羅斯聯邦委員會(議會上院)第一副主席托爾申希望,中國和俄羅斯在航太事業的合作方面繼續開花結果。

  敦煌壁畫中,飛天的奇幻畫面承載了中國人自古以來的“飛天夢”。浩瀚的宇宙,無垠的太空,是全人類渴望探索之地。正如世界所看到的,中國加速航太事業發展,開拓航太領域互利共贏局面,將為和平利用太空、造福人類作出更大貢獻。

編輯:張維佳

相關新聞

圖片

本網快訊

熱點新聞

奇聞趣事

兩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