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訪載人航太工程5大系統專家:神八將進行17項實驗

時間:2011-09-29 20:30   來源:中國廣播網
  在未來的兩年時間裏,天宮一號將和陸續發射的神舟八號、九號、十號三艘飛船,進行交會對接,進行大量的空間設實驗,帶動我國空間技術繼續邁上一個新的臺階。

  天宮一號即將發射之際,中國載人航太工程5大系統總設計師接受了中央臺記者專訪。

  自主研發的交會對接技術

  經過50多年的發展,中國目前發射衛星的數量已經排在了世界的第三位。世界目光聚焦天宮一號的同時,更多的人這一次把關鍵詞鎖定在了新誕生的“交會對接”四個字上。中國載人航太工程總設計師周建平介紹説,交匯對接是我們自主研發的一項新技術。從總體方案講,我們首次交匯對接任務和國外當時美俄做法不一樣,美國和蘇聯啊當時叫前蘇聯他們都是用的飛船和飛船對接,我們空間交匯是兩個飛行器,一個叫做追蹤飛行器,我們用的是飛船,另外一個是目標飛行器,目標飛行器從長遠來講就是我們的空間站。天宮一號和飛船對接,目標飛行器可以在軌飛行兩年,期間我們計劃安排三次對接任務,實際上我們假設要進行N次交匯對接,我們發射N+1次就行了,而天宮一號和載人飛船的成本也是差不多的,這樣的話我們可以降低成本。

  神舟八號將進行空間應用17項實驗

  除了交會對接技術創新外,神舟八號搭載的試驗項目和以往又有哪些區別?空間應用系統總設計師助理呂從民告訴記者:神舟八號這項任務主要是做空間應用17項的實驗,中方10項,德國6項,中德合作1項。

  究竟都有哪些試驗?呂總舉了一個例子:在一個很小的密閉空間裏有植物、培養液、動物,讓他們自己構成一個液態、氣還有食物鏈的自閉環系統。這個系統可以會為長期在軌的建立一個小的生態環境。甚至更長遠的,未來在某個星球裏建立適合生物生存,自給自足的環境,提供了一個前期探索。

  組織指揮零失誤 設施設備零故障 技術操作零差錯 試驗産品零疑點

  已經進入倒計時狀態的酒泉衛星發射場裏,載人航太發射場系統的總設計師陸晉榮顯得十分從容:我們在這次任務準備過程中,我們引入和建立了品質監督體系是跟國際上ISO9000那個標準是接軌的。我們品質目標呢就是四個為零:組織指揮零失誤,設施設備零故障,技術操作零差錯,試驗産品零疑點。

  運載火箭系統總設計師荊木春的心情既興奮又緊張:我們這個火箭啊,應該説是用了5、6年的時間,進行這個新的研製,這個火箭和我們這個一期的火箭和發射神舟1號到7號得火箭相比啊還是有很大的變化,我們還是希望能通過我們的努力能夠在任務上取得圓滿成功,也使我們這幾年的辛勤勞動有一個最好的回報。

  今年已經78歲高齡的我國神舟飛船首任總設計師戚發軔院士也在密切關注著天宮一號交會對接,説到自己熱愛的航太事業,老人眼裏仍然閃爍著光芒:交會對接要有兩個航太器進行工作,誰也離不開誰,我充滿信心,我相信首次一定會成功!
 


  (記者梁永春、李謙 實習記者 吳東泊)
編輯:李丹

相關新聞

圖片

本網快訊

熱點新聞

奇聞趣事

兩岸